10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并解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说,建立中共中央新闻发布制度,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形势发展和时代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的治国理政能力的重要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

中共中央新闻发布制度的建立有什么重大意义?我国新闻发言制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一起来看中国记协书记处原书记顾勇华,中央党校报刊社社长、学习时报社长许宝健,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郑保卫的解读。

中共中央新闻发布制度建立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顾勇华:

此次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是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制度的首次实践,是属于党的系统的一次发布会。需注意的是,党的新闻开放和信息公开并非从此时开始的。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党中央就向世界媒体开放了党的代表大会,允许国内外媒体采访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在新闻开放和信息公开方面有充分的体现。

设置此制度一方面有利于党中央的决策、决定能迅速动员起全国人民,让全国人民能充分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在关键时刻党中央也能通过新闻发布会及时回应全国人民的关切,表明党中央的态度,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而这也是党的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

许宝健:

这场新闻发布会,上升到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的治国理政能力的制度建设层面。这一制度安排和创新,虽然不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内容,但是它伴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而建立,不是偶然的,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也必然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党内制度。 

郑保卫:

中共中央建立新闻发布制度,是在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大背景下,在我国面临国内外复杂形势以及传媒生态环境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下,确立的一种信息发布制度;是把实现党务信息公开作为党中央适应形势发展和时代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的治国理政能力的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

中共中央新闻发布制度的建立,其意义在于通过新闻发布会方式把党中央的重要信息公之于众,告之于民,让全党和全国人民能够及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进而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去为实现党的政治目标和战略任务共同奋斗,同时也可以起到监督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能够很好地贯彻落实。

同时,这也是在全媒体时代党中央牢牢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实现正确舆论导向,为治国理政、定国安邦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树立党的良好形象的一种政治设计。

另外,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中共中央新闻发布制度的建立可以促进党的新闻发布制度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推动党治国理政能力的制度创新。

相比政府的新闻发布会,有何不一样?

顾勇华:

对比政府系统的新闻发布会,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的议题可能更聚焦国家层面的方针、战略及党的最高会议层面的新事项、新变化等内容

许宝健:

相比其他的新闻发布会,建立中共中央新闻发布制度,以中共中央名义对党的重大决定、重要政策、重要事项进行新闻发布,是中国共产党高度自信的具体展示和体现,也是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最有权威性、最有吸引力、最有影响力的方式。

在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世界更加关注中国方案、中国经验、中国实践,更加关注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是怎么治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政党都转而以积极的目光和态度,迫切探寻中国共产党的治理“密码”。

中共中央新闻发布制度的建立表明,中国共产党没有什么“密码”,只有“明码”,中国共产党完全可以以更加开放、更加开明的姿态展示给世界,只要你愿意倾听。

郑保卫:

一是发布主体不同。以往的政府新闻发布会,发布主体是国务院所属各级部委办局及各省区市政府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而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主体是中共中央相关部门,主要是宣传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以及由中共中央有关部门邀请的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以10月30日的这次发布会为例,发布主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及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包括中央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晓晖、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另外还邀请了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宁吉喆,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

二是发布内容不同。相比较政府的新闻发布,中共中央的新闻发布在内容上主要是就党中央工作中一些重大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例如10月30日的发布会,其主要内容是介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三是发布频次不同。政府的新闻发布通常频次会多一些,因为政府工作相对更加具体些,凡涉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产生活的重要事件,凡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一些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件、社会群体事件等都要举行新闻发布会,有些还要定期举行新闻发布,通报情况。而中共中央的新闻发布频次相对会少些。通常会在党中央召开重要工作会议、出台重要方针政策、作出重大决策部署、进行重要人事变动等情况下才会举行新闻发布会。不过,随着中共中央新闻发布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今后的发布会频次会逐步增加。

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的主题和内容可能包括哪些?

郑保卫:

我想主要会包括以下方面

(1) 党中央举行的重要会议,如党代会、中共中央全会、中纪委会议等。

(2) 党的重要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与颁布。

(3) 党代会、中共中央全会的报告解读和精神传达。

(4) 党中央就全国性及全局性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5) 党中央作出的重要人事调整和变动。

(6) 党中央认为需要向全国公开发布的重要信息。

中国新闻发布制度发展沿革

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工具和方式,积极开展宣传鼓动工作。比如,周恩来在国共两党和谈期间经常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中共和谈的主张,揭露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

新中国成立初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中国政府新闻发布会是在1965年9月29日,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陈毅举行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内首开先例的新闻发布会。

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后举行的第一场制度化的新闻发布会是在1982年3月26日,在外交部门厅举行。

1983年2月,中央要求外交部和对外交往较多的国务院各部门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新闻。

1983年3月1日,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的齐怀远向中外记者宣布:中国外交部从即日起建立发言人制度。

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协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发言人,正式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1983年6月,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首次举行新闻发布会。从此,两会建立的新闻发布会的制度一直延续至今。

1983年下半年,中央提出建立全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国家统计局、外经贸部、国台办等部门的发言人也逐渐走到前台。

1987年,中宣部、中央对外宣传领导小组联合发文,就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制度作出规范:国务院会议作出的可以公开报道的重要决定,由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定期(每月1到2次)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加以介绍,还可以就一个时期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发布新闻并答记者问。

198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新闻改革座谈会纪要》,对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会议发布工作的制度化,健全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提出了积极建议。

1989年4月4日,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

随后,各部委纷纷设立新闻发言人,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明显加快。

不过,在2003年之前,新闻发布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与中央要求还有距离。

2003年的“非典”成了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推进器。中国政府在2003年4月1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从4月20日起,卫生部每天下午4点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由中央电视台直播。截至6月24日北京解除疫情,一共连续67天召开新闻发布会。

同时,为了提升新闻发布质量和水平,对新闻发言人的培训进一步加强。

从2004年起,政府权威的信息出口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连续3年保持发布会50场以上的数量,发布的主题涉及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

2004年4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对外宣传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建立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各部委及省级政府三个层次的新闻发布工作机制,明确职责,注重策划,加大对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力度,提高新闻发布的效果和权威性,做到经常化和制度化”。

2004年1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首次公开了62个部委75名新闻发言人的联系方式。与此同时,各地政府的新闻发布会工作走上正轨,广东、上海、南京等地政府纷纷设立政府新闻发言人并定期举办新闻发布会。

2005年中共中央领导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工作报告上批示:“围绕大局和重要题材,准确发布信息,正面引导舆论;树立良好形象,积极扩大影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推行政府公开,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和信息公布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2006年将工作重点转向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建设上。在2006年推进了公安部、卫生部、教育部的例行发布制度,同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在2006年底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会继续推进更多部委举办例行新闻发布会,定期发布会政府信息和新闻。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开始实施。

2010年中央部委11位党委新闻发言人集体亮相。至此,新闻发言人制度体系逐渐形成。

2011年国资委公布了121位央企的新闻发言人名单。发言人队伍从无到有,不断壮大,新闻发布的程序和功能逐步理顺,带来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

2016年2月17日,中办、国办联合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指出,重大决策除应保密的决策前要公开,遇重大突发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接受采访,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接受媒体采访,表明立场态度,发出权威声音,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

2016年7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在政府信息公开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政务舆情回应的主体责任,回应内容、回应的时效性要求,发言人的容错机制、培训及能力提升等。

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要求推进“五公开”,做好政策解读,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要快速反应,最迟要在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

参考资料:

李晓虎.中国政府新闻发布机制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说明: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尹延永和毕业研究生张喆喆为本文提供了相关资料。

本文来源:“传媒茶话会”微信公号

本文编辑:刘颖

-阅读推荐-

《行走两亿年》:“我们”用123条视频记录青藏无人区科考

5G时代,网络音频市场机遇何在?

新京报电商平台“小鲸铺子”正式上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