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月半把电视剧《半生缘》及张爱玲女士的原著小说《十八春》看完了,两相对比之下,觉得原著暗示曼桢和张慕瑾可能会结合在一起的结局还算有一丝温暖在。

然而不知道有没有读者或者观众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何喜欢曼桢的,是富家公子沈世钧,而不是平民子弟许叔惠?

原著中,世钧住在叔惠家,曼桢在认识世钧之前就认识叔惠和许家人了,对于和叔惠同龄的漂亮女孩子曼桢,许母尤其关注,以为她会做叔惠的女朋友,却不料被世钧“抢了去”。

有次世钧无意中听到许母和许父说,别看世钧这孩子这么老实,却把叔惠的女朋友抢了去,后来世钧向曼桢转述这段话,曼桢倒很大方地说叔惠不喜欢自己,自己也不是万人迷。

站在许母的角度,从认识时间来说,叔惠更早认识曼桢,从家庭条件来讲,叔惠的家庭和曼桢更接近——叔惠家也比较清贫,但是不同于曼桢家的是他们是清白人家。

然而曼桢对自己的家庭一向讳莫如深,之前叔惠和他的家人并不知道她的姐姐做过舞女,所以可见这并不是阻碍条件。那么究竟为何世钧深爱曼桢,而叔惠对曼桢没有恋人的感觉?这要从他们三人分别的性格说起:一、顾曼桢:外柔内刚、内心坚定,即使躺在污泥中也有勇气和力量挣脱的独立新女性。

曼桢无疑是漂亮的,从她的姐姐可以做舞女“靠脸吃饭”,姐妹二人相貌酷似可知。

姐妹两人的酷似从两个人的视角可知:一是曼桢去南京世钧家,世钧的父亲一见之下就想起了曾经“结识”过的舞女李璐(曼璐做舞女的艺名);二是张慕瑾拜访顾家,看到曼桢的背影,以为是曼璐。

男人通常情况下都是视觉动物,但他们绝不仅仅只看脸蛋,曼桢的漂亮固然可以作为初次见面的吸引,然而却不能保证持续的爱。

虽然后来世钧娶了自己不爱也不爱自己的翠芝,但他的书房里仍保留着多年前曼桢写给他的书信,有一次翠芝无意中看到,以一种调侃的语气读信,引发世钧大怒,差点动手打人,可见他内心始终对曼桢不能忘怀。

那么吸引世钧的是曼桢的什么品质呢?

曼桢无疑是那个时代新女性的代表,她上过大学,在工厂任职,工资不高,但绝对足够独立,姐姐出嫁以后,她又主动扛起了家庭负担,下了班还要兼两份职。

后来被姐姐姐夫设计陷害,囚禁在祝家将近一年,因为生产的时候难产被送进医院,她在还未出月子的情况下,就得到新认识的一对在菜市场贩卖鸡蛋的夫妻的帮助,得以逃离医院,并很快找到一份新的工作。

再后来,姐姐曼璐去世,她目睹了招娣因患猩红热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而夭折,心中母爱迸发,为了照顾荣宝,回到祝家和祝鸿才结了婚。

然而两人的生活理念、价值观大不相同,譬如她看不上祝鸿才在战后借着囤米囤粮大发国难财,看不上祝鸿才因为外面不顺心就迁怒于孩子,两人矛盾冲突不断。

对于这段婚姻,曼桢完全是为了孩子,祝鸿才有时候故意挑事,她完全是能避就避,她以为自己已经到了 “和在烂泥里躺着没什么分别”的地步了。

一天曼桢陪母亲去医院,无意看到了祝鸿才陪着情妇以及情妇和前夫的女儿,祝鸿才对那个小女孩倒有几分父爱,恍然觉悟自己和祝鸿才的婚姻对荣宝的成长完全无益,于是坚定地要离婚,并争得了荣宝的抚养权,为此,她是借了许多债,打了不少官司的。此后很多年,她才还清了债。

就连对自己一腔心血付出的母亲,因为看穿了母亲的懦弱,她最终也慢慢疏远了,独自抚养着儿子,艰难度日,虽然物质贫乏,精神却是自由的。

后来,曼桢和世钧重逢,世钧吐露对生活的不满,曼桢鼓励他去东北,去到新的天地,令世钧觉得人生豁然开朗,这段话,或许揭开了世钧多年来也不曾移情的原因:他默然了一会,便又微笑道:“不过我想想真懊悔,从前实习工作也没做完;这次报考的人一定很多,我恐怕没什么希望。”曼桢笑道:“你又来了!你绝不会考不上的。再说,就是考不上,在新社会里,像你这样的人还怕没有出路么?”世钧笑道:“你总是鼓励我。——老实说,我对新中国的前途是绝对有信心,可是对我自己实在缺少信心。”

“你总是鼓励我”,世均无疑是自卑的、不自信的,而曼桢常常鼓励他,即使在自己经历了人生巨变之后,依然对社会、对生活持有积极的看法、向上的态度。

如果不是有此力量,她或许也就如自己的姐姐曼璐一样,被贫穷的家庭、被暴力的丈夫、被吃人的社会给吞噬了。

曼桢,最可贵的不是美丽、独立,而是深处绝境亦能自强的能力。

这样的曼桢,担得起“出淤泥而不染”六个字。二、沈世钧:家境富裕、性格被动,不幸童年造就内心充满不安全感的世家子弟。

世钧虽然算是一个吃喝不愁的世家公子,却跟寻常的公子哥有几个不同之处,一是他在工厂里当工人,领着微薄的薪水;二是他没有寻常公子哥那样的花天酒地、恣意妄为的劣习。

从他的朋友可以看出来,他更亲近平民子弟叔惠而疏远世家子弟一鹏。

甚至世钧很多时候是不太自信的,尤其对于曼桢,他总是很紧张,张慕瑾出现在顾家的时候,他听到曼桢的奶奶和母亲想要撮合曼桢和慕瑾,内心大受打击,不顾大雨,仓惶逃跑一般地离开顾家。

世钧为何如此?我想跟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他的父亲不喜欢母亲,在他小时候就另立了一个家庭,跟着姨太太一起生活了,而他的母亲又并不具备独立的能力,所以依然还挂着沈太太之名,过着守活寡般的日子。

可想而知,世钧的母亲一定如祥林嫂般对着年幼的他倾诉了不少苦楚,所以对于这样的家庭,他迫不及待地要离开,所以才会在上海的工厂工作。

然而内心深处他又是一个极传统和富有责任感的男人,年迈的母亲,寡居的嫂嫂,年幼的侄子,他都引以为自己的责任。

他的内心,一直被新生活和旧家庭两种力量撕扯着,一方面他渴望能够和曼桢结婚,追求独立的新生活,一方面却又无法挣脱对母亲、嫂嫂和侄儿的责任。

后来,世钧的父亲病危,他回到南京,接手了父亲的皮货店生意,因为误会曼桢嫁给了张慕瑾,心灰意冷之下,很快娶了石翠芝。

如无意外,世钧很可能就像他父亲一样,守着皮货店生意过一生了。

然而后来因为战乱,他又带着母亲、妻子来到上海,找了一份差事,做的不是特别开心,但又缺少改变的勇气。

对于叔惠的敢拼敢闯,他十分羡慕,后来在曼桢的鼓励下,他带着妻子来到东北,融入新的、充满活力的生活和更开阔的天地中去。三、许叔惠:家境清贫、独立自强,富有反抗和奋斗精神的新青年。

叔惠家境一般,但人却很上进,在学校时成绩就很优秀,走上社会之后也做到了工程师,事业有成,他身上没有一般平民百姓身上的那种自卑感。

叔惠的性格是活泼而开朗的,充满着一股向上的积极的力量,这样的精神面貌让他和富家公子世钧在一起时,也丝毫不显得逊色。

月半觉得他这样的性格,毫无疑问跟他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关,不管从书中还是电视剧中,都可以看出,许父和许母是十分恩爱的,家庭成员交流比较多,家里笑声很多,家庭氛围很和谐。

这样的家庭教育出的孩子,性格也多是活泼开朗的,他身上没有世钧所有的那种敏感、自卑,甚至于有点“大条”——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有发现世钧和曼桢在谈恋爱。

反映在恋爱上,他虽然对翠芝有了朦胧的好感,却也认识到两个家庭的巨大差距,没有把爱情当做必需品,不盲目不偏执,而是去追逐了更宽广的天地。四、爱情的本质是提供高的情绪价值,共同成长。

所以,从曼桢、世钧和叔惠三人的性格来看,曼桢和世钧是互补的,曼桢性格中的坚强、主动恰好可以弥补世钧性格中的怯懦、被动。

这一点从两人的关系就可以看出,曼桢更占主导地位,譬如世钧求婚,曼桢说想着把弟妹再供养两年再结婚,世钧非常不开心,但也默默等待。

而曼桢和叔惠是相似的,他们俩因为家庭的原因,更懂得生存的艰难,身上都具备那种生机勃勃的活力,他们更适合做朋友而非恋人。

通读小说,虽然这个故事每个人的结局都算不上圆满,但却也不乏温暖,正如每一个平凡人的人生。

尤其值得敬佩的是曼桢,处境差到那种地步,也依然有勇气有能力摆脱那种烂泥般的境地。

曼桢和世钧的恋情,从世俗的角度,是曼桢高攀了世钧,但若以个人的性格魅力而言,反倒是世钧依恋曼桢更多一些。

同样的,像跳水皇后郭晶晶,能让豪门公子霍启刚又敬又爱,凭借的当然不仅仅是美貌和冠军的头衔,而在于冠军背后付出的努力、汗水、极端自律以及对自我的挑战。

被男人深爱的女人,通常不仅仅外在有美色,还在于她们内在有更多积极向上的力量。

希望女孩子们都能是美丽而坚强的,当然,月半不希望用类似曼桢的不幸来验证一个女孩子的坚强,愿曼桢式的悲剧,都随着那个旧时代的逝去而不复重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