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永刚 通讯员 苏洪玉

投入20亿元帮扶澜沧、沧源、双江、耿马4个县

完成安居房建设及危房改造27202户

农村道路硬化1310公里

建设安全饮水提升工程218个

村庄环境治理177个村

累计帮助各贫困地区培育特色种植产业5.18万亩 养殖牲畜等6.08万头

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55个

发展村集体经济119个

农产品加工企业70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实施,全社会扶贫大格局在云岭大地得以扎实构建。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以20年倾情扶贫不停步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成为红土高原上国有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鼎力帮助当地群众迈向全面小康的典范。

20年前,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应运而生的澜沧江公司第一个项目小湾水电站开始筹建,便将“建设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保护一片环境、造福一方百姓、共建一方和谐”的社会责任理念带到小湾,就此开启了20年的扶贫之路。

20年来,澜沧江公司按照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率先主动担当,投身脱贫攻坚战,依托电站建设,以“百千万工程”、“挂包帮”“转走访”、精准帮扶“直过民族”等平台,着力解决民生难题、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助力产业发展……扶贫工作硕果累累,“百千万工程”直接推动31.67万人脱贫;投入20亿元真情帮扶澜沧、沧源、双江、耿马4个县的拉祜族、佤族两个“直过民族”整族脱贫,实现了一跃千年的历史性跨越;挂联帮扶的两个村整村脱贫出列……

20年倾情助脱贫,华能大爱的暖心故事写满了群众小康路。

民生保障暖人心

1999年,11岁的小湾岔江村村民查国花还是岔江小学的学生。当时的岔江小学只有一座土木结构的教学楼和一间土坯房的学生宿舍。每逢雨季,屋外下大雨,屋内就下“小雨”,地上摆满大大小小的铁盆接雨水,学生们在寒冷潮湿的被窝里伴着雨声入眠。

学校的条件艰苦,学生们的求学路更苦。岔江村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村里大多是贫困户,很多学生因为家里经济困难而中途辍学。查国花上学也是全家勒紧了“裤腰带”才勉强维持,学习生涯随时会被贫困终止。她和家人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的命运会因为水电开发迎来转变。

随着小湾水电站的开工建设,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打破了岔江村的沉寂。以前的岔江村民仅靠种植烤烟、农作物和放养牲畜来维持生活,经济收入单一。电站开工后,查国花的父亲在电站施工队里找到了活计,母亲在菜地里种的菜被施工队采购了去,家里还开起了小卖部,收入来源多了,也稳定了,查国花的求学之路不再走得战战兢兢。

2000年,公司漫湾电厂与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支援国家重点建设办公室共同为岔江小学援建了教学楼、教师宿舍和学生厨房,学校教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岔江小学经历了第一次华丽转变。

2006年12月18日,华能集团与云南省人民政府签署《关于加快澜沧江水电开发带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会议纪要》,从2006年起开展澜沧江“百千万工程”云南行动计划,着力解决澜沧江沿岸民生问题,同年,第一轮“百千万工程”启动。岔江小学又成为“百千万工程”的受益者之一,在40万元资金援助下,新建了一栋518平方米的四层综合实验楼,完备了学校教学功能。

岔江村村民的生活越过越好,焕然一新的华能岔江希望小学书声琅琅,再也没有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缺席。

“百千万工程”是澜沧江公司扶贫之路的重要载体,从2006年到2018年,共开展了两轮“百千万工程”。第一轮以教育为主,在通过教育扶贫阻断代际贫困的同时解决人畜饮水安全、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卫生医疗条件改善等基础民生问题,为脱贫攻坚打下基础;第二轮实施中,通过“素质提高、民生保障、民族文化和生态保护”四项主题工程,将着力点落到了百姓生活质量的提升上来,让扶贫有了质的提升。

以“百千万工程”为基础,在澜沧江公司企业文化的感召下,以“爱心”冠名的扶贫工作同步进行。2007年,澜沧江公司设立“职工爱心助学基金”,组织职工与云南贫困地区学生开展爱心结对助学活动,累计捐赠助学资金680余万元,对澜沧江流域15个电站周边的400余所中小学校开展结对助学,帮助贫困地区学生完成学业;2012年,公司捐款260万元,为云南缺水山区、半山区建设“爱心水窖”,解决百姓生活饮水困难问题。

电站建设本身对地方经济的带动巨大,澜沧江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将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融入其中,惠及百姓民生的方方面面,企业的大爱成为改变一个地区发展节奏、改变百姓命运的基石。

20年间,岔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的小学生查国花蝶变成才,报考大学毅然选择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她如今已是小湾水电站的一名员工,她说:“是小湾的建设打开了我与世界的大门,是公司的教育扶贫改变了我们的命运,也改变着岔江村几代人的命运。”

基础设施展新颜

2020年8月,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一封来自“三区三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感谢信温暖了澜沧江公司全体员工。

信中写道:“澜沧江公司全力助推怒江打赢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充分体现了公司的政治站位和使命担当,充分展示了央企形象和社会责任,凝聚了公司对怒江各族人民群众的大爱情怀、诚挚之心、热情奉献、务实举措,更加坚定了我们如期向高质量打赢怒江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字里行间透露着对企业助力地方发展的感激之情。

位于澜沧江岸的怒江州,闭塞的交通一直是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痛点。随着上游黄登水电站开工,沿江公路建设延伸至此,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期,澜沧江公司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库岸地质失稳影响,加大资金投入,加班加点完成兰坪段130公里修复工程,并主动作为,投资建设兔峨、营盘、石登、中排四乡镇道路硬化工程,畅通怒江州的交通主干线,助力怒江脱贫攻坚。

交通、住房等基础设施的改善是脱贫攻坚的基础与保障。20年间,澜沧江公司依托电站建设,结合云南省交通规划,投资65亿元,建成了480公里沿江公路,涉及大理、迪庆、怒江等深度贫困地区,打通致富大道。而在这条大道周边,城镇化进程飞速发展,为脱贫攻坚打下了基础。

2015年开始,澜沧江公司积极参与“挂包帮”“转走访”,挂联帮扶临沧市大田山村和曲靖市白岩村脱贫攻坚;2016年,华能集团与云南省签订《帮扶云南省拉祜族、佤族脱贫攻坚合作协议》,澜沧江公司投入20亿元资金,精准帮扶澜沧、耿马、双江、沧源四个县的两个“直过民族”,公司的扶贫工作走得更广、更深、更精准。

“民族直过区”经济起步晚,贫困程度深,基础薄弱,交通、住房及饮水安全等基本问题都是最亟待解决的民生。在“直过民族”帮扶中,澜沧江公司从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文化培训“三个着力”增强贫困区发展动能,其中,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直过民族”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将帮扶精准到每一个村寨。截至2020年,公司共帮扶四县累计完成安居房建设及危房改造27202户,农村道路硬化1310公里,建设安全饮水提升工程218个,村庄环境治理177个村,解决了贫困区百姓最迫切的基础性问题。

自澜沧江公司帮扶以来,“直过区”发生了巨变,闭塞的拉祜山寨有了硬化路,有了和外界联系的交通大道,世代居住茅草房的佤族人民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基础设施的改善让“直过民族”的基本生活得到质的飞跃,成为产业发展、文化发展的坚实基础。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沙河乡小新寨村,因为基础设施的改善,村容村貌发生根本改变。澜沧江公司帮扶的文化场所让能歌善舞的佤族村民在闲暇时有了属于自己的“舞台”,村里第一次组建了佤族乐队,利用独特的民族文化引来四方游客,昔日的小山村变成了旅游新农村;在澜沧拉祜山寨马鞍山,澜沧江公司结合安居房建设进行了“五彩马鞍山,星空水溪谷”的旅游小镇规划,贫困山村变为美丽的五彩山寨……

从交通闭塞的小镇到极度贫困的“直过区”,从交通到住房,基础设施的改善从量变到质变,成为脱贫攻坚最直观的新颜,为百姓的小康路筑牢基石。

产业扶贫谋发展

在保障民生、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澜沧江公司以产业帮扶为根本,为百姓谋取长久发展之道。

2014年,通过向移民发放后期扶贫资金,帮助岔江村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小湾群民合作社”,小村落第一次有了经济组织。澜沧江公司采用“企业—政府—农户”三方联动的运营模式,通过注资赠送股份、技术支持、人才培养、项目合作、参与电站运行维护等方式支持岔江村集体经济发展,合作社生产总值从2014年的960万元发展到2019年的1100万元,带动移民走出了一条长久发展的道路,成为公司产业扶贫的“小湾样本”。

延续产业扶贫,坚持扶贫先扶志。在基本文化水平较低的“直过区”,澜沧江公司根据当地产业特色,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有效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利用先进技术推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有力促进贫困地区生产发展方式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良性转型,帮助贫困群众多元、高质增收。

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木戛乡,根据当地实际,投入华能帮扶资金840.4万元,以“集团+企业+村级合作社+农户”的肉牛养殖发展模式,引进企业,“借母还犊”,为农户提供华能帮扶资金、技术保障和销售市场,带动农户发展良种肉牛养殖。在合作社的带领下,59岁的木戛乡小拉巴村村民张扎主改变了牲畜养殖观念,借助资金及技术指导,进行新品种能繁母牛养殖,成功实现增收,家庭年均人收入从2013年的2000多元增加为2020年的10000多元。

结合产业扶贫,澜沧江公司与中国工程院朱有勇院士团队跨界合作,构建了“华能+科技+贫困户”的科技扶贫模式,实施林下有机三七和冬季马铃薯科技种植项目,帮助培训300名技术带头人,直接带动4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林下三七和冬季马铃薯种植项目,使扶贫对象转变为脱贫力量。

截至目前,澜沧江公司累计帮助云南各贫困地区培育特色种植产业5.18万亩、养殖牲畜等6.08万头,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55个,发展村集体经济119个、农产品加工企业70家,为贫困地区百姓打通了一条产业致富的小康之路。

为助力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的稳定发展,澜沧江公司开展“订单式消费扶贫行动”,帮助贫困户解决销售问题,全方位支持贫困户稳定脱贫。累计购买云南贫困地区消费扶贫产品871万元、劳动服务1918万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持续加力的消费扶贫行动有效解决了当地农产品滞销问题,降低了疫情对当地贫困群众增收的影响。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基本生活有保障,产业发展有底气,产业帮扶激活的不只是贫困地区的发展动能,更是贫困百姓对新生活的向往。

20年水电开发之路,亦是澜沧江公司的倾情扶贫之路。从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帮扶增强的“造血”功能,以澜沧江为媒情牵一方百姓,以务实、精准、担当的国企力量助力脱贫攻坚,澜沧江公司用真情大爱为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助力添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