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种平衡的思维来理解世界,你会发生许多问题将迎刃而解。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遵循某种平衡,包括宇宙、银河系、地球,甚至是自然界、我们的身体,但凡自成体系的事物,都遵循某种平衡。平衡意味着它既不全然是黑的,也不全然是白的;既不全然是善的,也不全然是恶的。因此我们不难发现:所有相对立的事物,都在维持着世界的平衡。包括人们的内心活动也是如此:当你产生某个想法之后,会立刻出现与之相反的想法。在前一秒你还兴致勃勃地策划某事,在下一秒你就会极力否定这个想法。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精神拮抗。

为什么会产生精神拮抗?

为了维持身心的平衡

正如上文所言,用平衡的思维很容易解决许多问题。我们之所以每次出现某种想法之后,就会立刻出现与之相反的想法,这是为了维持身心的平衡,为了客观地了解自己。当你产生了一个想法之后(比如蹦极),可是你立刻意识到自己心脏有点问题,身体素质也无法支撑此类运动,那么你就会立刻打消去蹦极的想法。同时也不难发现,精神拮抗的结果总是在“维持现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成长的过程总是缓慢的,因为我们总是在维持现状,每次小小的突破都是艰难的。

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

人们的本能是想让环境适应我们,也就是期望所有的事物,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可是事实上事物的发展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为了让自己更好地融入到环境中去,才产生了精神拮抗。心智不成熟的人总是在想:你能够为我做些什么,以满足我的所有需求。心智成熟的人在想:我能够为你做些什么,并且同时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精神拮抗的产生,使得个体不得不去思考如何融入到环境中去。每当个体产生利己的想法之后,都会清醒地意识到只有建立在利他的基础上才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

什么样的人会出现精神拮抗?

几乎所有人都会出现精神拮抗

几乎所有人都会出现精神拮抗,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总是处在精神拮抗之中。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有许多不成熟的想法产生。这些不成熟的想法在拮抗作用的调解下,逐渐被更加成熟的想法取代。也就是说,按照发展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几乎所有人都会出现精神拮抗,但是心智成熟的人会更少的出现精神拮抗。对于心智成熟的人,他们对自己、对他人、对环境有了清醒的认识之后,明白自己能做什么,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产生的想法,会更少的出现精神拮抗现象。

自我意识过剩的人更容易产生精神拮抗

自我意识过剩,凡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更容易产生精神拮抗。在他们的意识中,周围的人与环境,都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他们自以为是地觉得自己高高在上,总是想着去支配别人。可是当他们在现实中每每受阻的时候,才逐渐意识到没有人会无条件听从自己安排。他们之所以更容易产生精神拮抗作用,就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想法的确太幼稚、太自以为是。他们在努力克制自己的幼稚想法,所以每次产生一个想法后就会产生与之相反的想法。

意志、信念薄弱的人容易产生精神拮抗

一些习惯性放弃的人,更容易产生精神拮抗。有些人害怕失败、输不起,所以总是不敢尝试新的挑战。他们缺乏自信,骨子里是自卑的,对新环境、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差。他们的意志、信念都很薄弱,所以更容易产生精神拮抗。有些人成长非常的缓慢,做事情总是比别人慢半拍或者慢一拍。他们想要决定做一件事,可能需要努力说服自己,努力协调脑海中两种不同的想法。这类人跟自己“作对”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精力,所以成长过程显得十分艰难。

如何应对精神拮抗?

节制内心的冲动

学会节制内心的本能冲动,树立合理的目标。有些本能的冲动不符合客观条件,需要个体节制这些冲动。有些目标不是你真正想去做的,哪怕你再怎么努力可能也无法完成。有些目标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需要一步一步慢慢来。总而言之,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要客观分析自己的目标,对大的目标进行拆解。当你的理想能够在你能力范围之内完成时,你就会减少精神拮抗心理的出现。因为你明白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胜任制定的目标,所以不会出现与之相反的念头。

提升自我能力

为什么会出现完全相反的念头,来阻止你产生的某些想法?这是因为你潜意识也在自我怀疑,担心自己不能胜任。此时你需要不断提升自我能力,让自己足以胜任某种想法,精神拮抗就不会出现了。归根结底,当你发现问题产生时,并不意味着问题本身给你带来了障碍,而是意味着你的能力有限,才会把它当作问题存在。当你能力提升之后,曾经被你视为问题的障碍,也将不复存在。而你并没有关注在解决问题上,而是关注在提升自我能力。

总而言之,哪怕是再怎么冲动的人,都会产生精神拮抗现象,目的就是阻止你做“傻事儿”。想要减少精神拮抗的出现,就要变得成熟起来,学会节制内心的冲动,学会提升自我能力。

作者:九霄云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