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长期的生产和发展过程中,保留了不少的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农村,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进步,有一些传统型的东西跟如今的新时代显得格格不入,亦或者是有些传统文化经过升级改良变了味道,我认为在农村有些已经成为了应该摒弃的文化糟粕,然而还有许多值得我们保留的传统。

正是有传统文化的存在,才让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显得更加有韵味,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跟随时代而发展,但有些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很好地保留下去,一些文化糟粕则应剔除!

百度百科解释: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它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种统称。中国的传统文化,依据中国历史大系表顺序,经历了史前时期的有巢氏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 、黄帝(轩辕氏)、尧、舜、禹等时代 ,到夏朝建立。之后绵延发展至今。

农村哪些是文化糟粕需要摒弃?哪些需要保留?

说实话,现在社会发展的真快,我们的农村也在向新时代迈进,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未来的农村将会以更加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然而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更加应该理性看待,该摒弃就摒弃,该保留就保留。

1、比如说春节贴春联,这是从古至今一直在延续的一项民俗文化,然而现如今贴春联这项习俗好像在慢慢地变味,甚至都商业化了。像以前,都是去小卖铺买点红纸、墨汁,然后自己写或者是请会写毛笔字的人写。再看现在,谁还有那个功夫去自己写春联呢?大多都是去市场上买一大堆对联拿回去透明胶沾到墙上,以前都是用自己做的面浆往上贴。不过,也说明咱们都富裕了,不差钱了,但总感觉这种传统文化貌似变得浅淡了,没有那十足的过年韵味了。这正是楹联文化的一种缺失。

2、现在大家都说过年没有以前那种年味了,甚至春节晚会都没有以前那么好了,像过去都是按照传统的节日去安排每一天的过年准备,比如二十三送灶爷上天,二十四扫房子……以前,我们都是按照这样的传统安排去过年前的每一天,然而现在的过年前几天感觉没有那么忙碌了,只是去市场买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备着,等着正月初一那一天。写春联、扫房子、做豆腐、放鞭炮、穿新衣,貌似现在缺少了很多东西。

但不少的地方每年的春节磕头拜年倒是仍然保留着,也有很多地方已经去除了这项习俗,有些地区磕头很讲究,对于年长的长辈都是三叩九拜,规格很高。这项过年磕头拜年的习俗是该保留还是应该作为文化糟粕摒弃呢?

3、还有农村的丧礼,自古以来农村死了人都会请乐队,以前只是请一个吹唱班造点气氛把老人送走,然而现如今却大大变了味,不知道是时代进步的产物,还是将传统文化给糟蹋了!现在很多农村丧礼上出现热舞甚至是脱衣舞等低俗的表演,还有请人哭灵的现象,总之,丧礼搞得十分喜庆,欢天喜地,实则上已经将传统文化给糟蹋了,一些东西真的应该摒弃了!

4、农村每年春节或者元宵节表演的节目没得说,那一定是需要保留的传统文化,比如一些踩高跷、扭秧歌、舞龙、耍狮等等一些传统民俗表演,是一种珍贵的文化保留,我们应该继续将它传承下去,当然这也是农村精神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也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增添了不少的色彩。

在农村,有很多很多保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当然也有一些被改良之后变了味,更有一些与时代显得格格不入需要摒弃的文化糟粕,像有一些民间的传统习俗,无论是祭拜还是传说,是农民对于一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是一种美好的期待,但有些东西却不需要过于较真而深陷其中,应该把思想放开、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新时代农村的发展。

那么在你们农村,有哪些你看不惯的文化糟粕需要摒弃?还有哪些即将遗失却需要保留的传统文化呢?欢迎各位针对此话题畅所欲言!

在农村有一种习俗叫过年磕头,这种习俗该保留还是摒弃?

农村死人都这样搞了吗?孝子不哭,雇人哭灵?我真的第一次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