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恩与养恩谁更重的问题,人们向来争论不休,其实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生的人是不是不愿意承担养的义务?

如果那个人生下儿子之后但心里不愿意承担养儿子这个义务,就把儿子送出去给别人养,待儿子长大成人之后,这个人就以自己是儿子的亲生父亲或母亲,以生身之恩要挟儿子要这要那,那么这显然是不对的。毕竟你都不愿意承担养儿的义务,儿子凭什么仅仅因为是你生的就要承担对你的什么义务?这种情况,养恩自然大于生恩。

但如果那个人生下儿子之后自己愿意把儿子养大,但是遇上某些特殊情况,比如一些灾难导致和儿子失散了,待儿子长大成人之后,又与儿子重逢了,这个时候他或者是她没有对儿子提出其他的要求,仅仅只是想父子或母子相认,这个儿子却不愿意认,这就是儿子不对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生恩和养恩按道理来说是差不多的,实在是分不出谁轻谁重。

在《射雕英雄传》里面,杨康所面临的其实是第二种情况,而且他所面临的这种情况比第二种还恶劣一点。第二种情况说的是灾难,灾难往往是人为不能主导的,但是杨康所面临的那种情况却是人为主导的事情。因为当年完颜洪烈看上了杨康的母亲包惜弱,故意叫人去搞事,导致了杨铁心和妻子包惜弱、儿子杨康分离了十几年,在整件事情中,杨铁心一家是受害者。所以,这个时候如果杨铁心是要求杨康认这个父亲,侠客君想杨康应该是要认的。

我们从小说里仔细去看,并没有看到杨铁心要杨康去杀完颜洪烈的话语,但是杨康却是什么态度呢?杨康仅仅是向着母亲的尸身拜了几拜,再向着师父丘处机拜了几拜,一言不发就走了,而且是“昂首走开”。

有很多朋友为杨康辩解,说杨康是因为完颜洪烈的养育之恩,如果他不感念完颜洪烈十多年的养育之恩,就真的是狼心狗肺了。但实际上,杨康真的是因为完颜洪烈的养育之恩吗?

真的是感念完颜洪烈的养育之恩,杨康的母亲包惜弱这十多年可是没离开过他,也养育过他,他为什么连磕头都不磕,就那么走了呢?是孝子难道不该为母亲守孝吗?最不济总该忙完了母亲的身后世再走吧!母亲在生时,耍手段骗母亲,母亲死后,连头都不磕就走了。所以从杨康面对包惜弱这个母亲的态度,显然他也不是个孝顺的儿子。

小说在写杨铁心之死的时候,还有一个细节暴露出杨康的真实心态:

“完颜康听了母亲之言,本来已有八成相信,这时听师父一喝,又多信了一成,不由得向杨铁心看去,只见他衣衫破旧,满脸风尘,再回头看父亲时,却是锦衣玉饰,风度俊雅,两人直有天渊之别。完颜康心想:‘难道我要舍却荣华富贵,跟这穷汉子浪迹江湖,不,万万不能!’他主意已定,高声叫道:‘师父,莫听这人鬼话,请你快将我妈救过来!’。”

这一段话就写得很清楚,杨康并不是感念所谓的养育之恩,他只是舍却不了这一生的荣华富贵而已。因为当了十多年的小王爷,让他再去江湖上闯荡他再也不愿去了。正是在这种心态支配下,杨康才选择和完颜洪烈走到一路的,一个“不,万万不能”,简单的五个字,把杨康的心态写得清清楚楚。

所以,说杨康感念什么养育之恩,那不过是我们这些读者为他找的一个好借口而已。根据这种描写,如果杨铁心不是个闯江湖的穷汉,也和完颜洪烈一样锦衣玉食的话,杨康肯定也同样会认父亲的。其实杨铁心也是长得很帅的,只不过是多年行走江湖,风尘困顿而已。

最后,在杨康临死之前,完颜洪烈是舍不得父子之情,可是杨康是什么表现呢?

“杨康突然高高跃起,头顶险些撞着横梁,指着完颜洪烈叫道:‘你又不是我爹爹,你害死我妈,又想来害我!’。”这才是杨康的真实表现,他哪里有什么感念养育之恩的,只不过是贪恋富贵而已,选择助金而不助宋不也是在这种心态下作出的选择吗?对杨康来说,能给他荣华富贵,就是爹妈是祖国,不能给他荣华富贵,对不起你什么都不是。这就是非常典型的“有奶就是娘”!

不过那也没办法,生父没办法教,生母和师父没心思教,养父是绝对不会这么教的,否则这个养父就会没有这个儿子!只能说时也、命也。

诸君以为何如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