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心理防御机制都是落后的,它并不能够解决个体的实际问题。

无论是个体的独处中,还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总是难以避免地产生各种心理防御机制。比如当人们失败之后,总是习惯将问题归因为他人或者外界条件,从而避免揭露自我的缺陷。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叫做外化,是一种将责任推向外部的防卫方式。之所以这种机制是落后的,是因为在这个机制作用下,个体对自己失去了客观的认知能力,将会让个体变得自以为是,刚愎自用。除此之外,还有常见的5种心理防御机制,都是落后的,都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盲点防御机制

盲点防御机制,是对于某些经验的否认与忽视。当个体意识到某些经验或者新产生的观点,将打破个体的认知平衡时,所采取的故意否认与忽视的态度。在成长过程中,个体对事物产生了新的理解,这种理解可能存在某种危险——打破个体建立好的认知平衡(三观尽毁)。为了避免自己的认知平衡被打破,个体会有意识地忽视与否认这种新的理解、新的认知、新的观点。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导致个体故步自封,总是用老的、陈旧的思想解释新的情境。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无法融入到集体中去。

合理化防御机制

合理化防御机制指的是个体采用一些托词,为自己的某些行为开脱,并使之合理化。在个体原本的认知或者信念之中,有些行为是不可为的。但是这些认知或者信念,可能暂时背离了此时此刻的情绪、需求(激情),所以想要完成这些行为,必须想办法使之合理化。合理化的心理防御机制应用的范围、场景都十分广泛,我们随时随地都可能会产生合理化的想法。比如:我今天暂时不学习,好好地玩一天。但是我保证明天一定会全都补上,认真学习。合理化的防御机制,导致个体变得越来越懒散、越来越缺乏责任感。合理化防御机制,是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主要障碍。

极度的自我控制防御机制

个体为了避免产生过多的焦虑,会极力地控制自己的冲动、想法、情感、行为。比如某个人十分羡慕别人买的车,可是自己条件不允许买这么好的车,所以就会极力控制自己的这种想法,告诉自己没必要买车。因为只要产生买车的冲动,就会暴露出他是多么的匮乏,就会使得他陷入无尽的焦虑之中。适当的焦虑可以激发我们的斗志,让我们努力去为了梦想而奋斗。可是如果为了消除焦虑,从而极度地控制自我需要,那么就会导致个体失去了生活的热情。从长远来看,这种通过控制需求来消除焦虑的方式,并不会让个体有所长进。

武断的正确防御机制

当个体陷入选择困难的境遇时,会采取盲目武断的方式作出十分草率的决定。这是因为个体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决策时,为了迅速结束纠缠状态而采取的武断的选择。人们本能的追求一种确定感,本能的对不确定感感到焦虑。所以哪怕个体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只要找到了某种确定感,就会让内心平静下来,就会有一种踏实的感觉。能够确定自己的处境,对个体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但正因为这种心理,导致个体走向了歧途。只有当你适应了某种不确定状态时,你才能够有足够时间做出理性的决策。

逃避心理防御机制

逃避是十分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个体由于无法应对某种情境,从而做出暂时的逃避行为。所有人都曾经逃避过某个人,逃避过某件事。所有人也都经历过他人对自己的逃避,也都清楚逃避并不能够解决问题。在今天的五种心理防御机制中,大家最为熟悉的也正是逃避了。有时候我们认为时机不成熟,所以对于某些问题一直采取回避、掩饰的应对方式。有时候我们再想一想,有些问题势必要面对,逃也逃不开。既然迟早要面对,为什么不早点面对呢?

如何解决心理防御机制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首先应该理解所有的心理防御机制都是客观存在的,不要回避自己身上存在的心理防御机制。其次要意识到心理防御机制并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就是要及时发现自己的心理防御行为。每当自己产生心理防御机制的时候,就要告诫自己、提醒自己,让自己学会以更加积极的、正面的、乐观的、建设性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选择心理防御机制,暂时逃离情绪上的困境。

总而言之,心理防御行为越是频发,越暴露出个体的不成熟状态。只有努力克服心理防御机制,才能够让我们内心变得更加强大。

作者:九霄云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