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张瞧

大鸨是一种珍贵而且古老的大型鸟类,为我国一级保护鸟类,在中国已经变得非常稀少,估计总数仅有300~400只。黄河流域是大鸨的重要越冬地。作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环保活动的一部分,10月30日下午,由阿拉善SEE黄河项目中心推动的“大鸨回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展及系列讲座”活动启动仪式在郑州自然博物馆举行。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秘书长翟云飞在启动仪式上表示,目前,大鸨被列入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同时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稀有物种,它们是比大熊猫更珍贵的保护鸟类。因此,“大鸨回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展”活动意义深远。一方面,抢救濒危鸟类,维护生态平衡,这是我们每一个社会人都应该有的责任,助力大鸨回家,使越来越多的大鸨回到中原大地,保护了区域内生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弥补了官方保护体系不足,开创由社会组织倡导全国性保护地体系的先河,有效破解国家管辖边界以外野生动物迁徙地的“公共地悲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影响深远。

当日,阿拉善SEE黄河项目中心秘书长尹宁、工委王鹤凝、孙红梅、黄洪亮参加了活动的启动仪式。自然博物馆馆长李长看教授致欢迎词并在随后为大家做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的讲座。郑师二附小的50多位师生和其他慕名而来的观众聆听了讲座并参观了展览。展览展示了百余幅精美的大鸨和其他不同种类鸟类的照片和相关资料,旨在通过详实的图片文字增加大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提高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来源:大河客户端 编辑:王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