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立鉤弋夫人的兒子劉弗陵當太子,卻殺了鉤弋夫人本人,後人和當時的人都很奇怪,漢武帝爲什麼要這樣做,爲什麼非讓自己的兒子失去母親?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看一下鉤弋夫人的心機。

鉤弋夫人是漢武帝晚年最受寵的妃子,史書記載,她個很奇怪的女子,人長得很漂亮,唯一與衆不同的地方是,她的兩隻手從小隻會拳着,不能張開。這樣一個奇怪又美貌的女子,被人們神乎其神地越傳越遠,終於傳到漢武帝耳朵裏。

如此奇特,漢武帝自然很好奇。他帶着十二萬分的好奇心見到鉤弋夫人,用手輕輕一拉,她的手居然張開了。這不是命中註定是什麼?漢武帝很高興,直接把她帶回宮。

這是歷史上無數帝后傳奇的故事之一,從這個傳奇故事可以猜想,鉤弋夫人是一個很有心計的女人,她用這種特殊的方式讓自己成爲名人,從而引起漢武帝的注意。

史書記載,進宮後的鉤弋夫人,成爲繼李夫人之後被漢武帝寵愛的女人。有心機的女人肯定是聰明女人,漢武帝老了,年輕女人有點小心機他也能容忍,只要不妨礙他,不妨礙大漢帝國就行了。

鉤弋夫人爲漢武帝生下了兒子劉弗陵。史書記載,劉弗陵是懷胎14個月才生下來的。一般人懷胎十月產子,鉤弋夫人卻懷了14個月,而歷史上堯的母親也是懷胎14個月才生下堯的。這無異於告訴人們,鉤弋夫人的兒子在孃胎裏就與衆不同,天生是當皇帝的料。

後來,漢武帝基本上沒有懸念地確定了劉弗陵的接班人地位,然後下令把鉤弋夫人處死。

鉤弋夫人死後,漢武帝問身邊的人,外面對此有什麼議論?身邊人如實回答:人們都在疑問,爲什麼立了太子,卻殺了太子的母親?

人們在當時已經有這樣的疑問,我們現在也有這樣的疑問:漢武帝爲什麼非要殺死鉤弋夫人?這要從漢武帝自身的經歷和成長說起。

漢武帝當上太子是姑姑和母親合力的結果,但是,即使是當了皇帝,朝中的大方向還是奶奶竇太皇太后說了算。年輕的漢武帝很鬱悶,他有很多遠大的理想,比如建功立業,比如攻打匈奴,比如重用儒家,但是,所有的理想和報復都不能實現,因爲有竇太皇太后的阻攔。漢武帝親自體會到被限制的鬱悶和不得志。年輕時的漢武帝也抗爭過,但沒有結果。

其實,漢武帝和竇太后之間的鬥爭是路線之爭。竇太后信奉黃老思想,奉行無爲而治。西漢從建國到漢景帝時一直是無爲而治。但到了漢武帝時期,隨着經濟的發展,無爲而治已經不再適應社會的發展,有人提出用儒家思想統治天下,漢武帝很認同,想要實行,卻遭到了竇太后的強烈反對。

竇太后死後,壓在漢武帝頭上的大山似乎除掉了,但漢武帝的母親王太后也想幹政。此時的漢武帝經過歷練之後,已經是一個比較成熟的政治家,他巧妙地避免了太后干政的局面。

除了自己的經歷,漢武帝還從呂后身上吸取教訓。當年的漢惠帝當皇帝時雖然不算太年輕,但呂后權利很大,加上惠帝懦弱,國家權力基本上都是在呂后手裏。這樣的結果是,呂后掌權的那些年,劉家的子弟被排擠,甚至被殺,而呂家的子弟則青雲直上,甚至差一點讓帝國改姓呂。幸虧有忠心的大臣,在呂后死後掌控了局面,支持漢文帝當皇帝,國家才避免了動亂,重新步入正軌。

自己的經歷和西漢初年的經歷,讓漢武帝深切體會到,如果皇帝年幼,太后又年輕能幹而有心計,對於國家來說可能是一種災難。於是,在立了劉弗陵當太子後,漢武帝殺死太子的母親鉤弋夫人。

從國家層面考慮,漢武帝的理由很有道理,也很正確。南北朝時期也實行這種政策,生下兒子的嬪妃會被處死,大概也是基於這個道理。

從女人本身的角度考慮,這種做法未免過於殘忍。不過,那時候的人們哪裏會考慮女人,考慮對女人殘不殘忍?人們對女人的定義是紅顏禍水,爲了國家和朝廷犧牲一個女人又算得了什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