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之人,首先当明因果。佛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我们的行为和念头就是“因”,福祸即是“果”。《太上感应篇》里曰:福祸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世间最公平的便是因果,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真信佛的人,懂得持戒,敬畏因果、不作恶业,心中时时处处都有佛。信仰若投机取巧,只能是自欺欺人。

很喜欢佛门里的一句话:别人如何对待我,是我的因果;我如何对待别人,是我的修行。世间是个回声,我们向外输出什么信息、什么能量,世界便会回应我们什么,这就是因缘果报。我们若想别人善待自己,自己就要首先去善待别人,去种善因、结善缘。我们若想得到什么,得有先让别人得到的发心,心量大,才能纳福。

同样的,你曾经伤害谁,和谁结下恶缘,日后因缘具足,这个伤害就会重蹈覆辙。世人不信因与果,但看因果饶过谁?学佛人,心中要有悲悯之心,要宽宥世间一切有情众生,哪怕他伤害过你。别人伤害你,说明那是自己的业障,别人伤害你,也是在帮你消业。我们要生忏悔心,恭敬万物,感恩一切有缘众生。心中充满爱,看到的自然都是善。如果你信佛,请不要伤害这4种人,因果不空!

一、出家修行之人

对于持戒出家修行之人,我们要懂得尊重和恭敬,我们可以不皈依僧宝,可以不供养僧人,但是最起码要心存敬畏,要尊重他人的信仰,不可出言伤害、诋毁,甚至阻碍他们弘法,那样罪业就大了。

出家人既穿僧衣就代表佛的形象,我们恭敬出家人,也是在庄严自己,为自己修福。对僧宝不敬,是没有善根、障深慧浅的表现。虽然末法时代,一些魔子魔孙穿着袈裟招摇撞骗,但那丝毫不会影响我们培福修慧。我们皈依的不是某个人,而是正法,是真理与智慧。

二、对你有恩的人

“滴水之恩,莫不能忘”,民间俗语也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做人要懂得感恩,不要做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小人。心中有爱,身边的善缘贵人才会越来越多。见利忘义,“小人”之行,因果不饶。别人帮助你,是你自己修来的福报,若能以真心回馈,是大慈悲心的表现。

佛说,这世间有四种恩最难报,即父母恩、老师恩、国土恩、众生恩。“百善孝为先”,我们要报答生养自己的父母亲,要感谢教授我们知识、启发我们智慧的老师,要感恩养育自己的这一方土地,感谢一切有情众生的帮助。带着感恩之心修行,心里总是欢喜。

三、大恶人

这世上有“佛”,亦有“魔”,有大善人,也不可避免有不知回头的大恶人。心性极恶之人,业障比较重,没有善根,无法迷途唤醒,对于这样的人,我们要做的就是远离,一切自有因果定夺。

当自己还不能做到嫉恶如仇之后独善其身的情况下,最理智的做法就是远离恶人,以免让自己受到无谓的伤害。这不是软弱无能,懂得保护自己也是一种慈悲。

四、善良老实的人

常听人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句话,于是很多人选择不再善良。其实,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要因为别人的恶,而丢掉自己的善,他的因果他要承担,你的善恶你要负责。

我们依然要选择善良,因为善良是在保护自己,但也不必一味软弱,善良的前提是要保护好自己、免受伤害。佛门中有句话叫“没有金刚之怒,不见菩萨慈悲”,金刚之怒是为了震慑小人,是保护自己,而不是害人。善良没有错,人有善念、自有天佑,人若欺你、天必护你。

每个人其实都是两面性,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善良的人不是他天性软弱好欺负,而是他懂因果、知好坏,他们心中时刻住着一尊慈悲的佛,你不要试图去推到他们心中的善,否则“佛魔一念间”,你就要做好面对“魔”的准备了。行走世间,发好自己的光,不要吹灭别人的灯。

感恩阅读与分享,南无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