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第三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古遗址保护与加固工程专业委员会青年论坛暨脆弱质砂岩石窟劣化机制与防控技术研讨会在庆阳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长安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上海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西安元智系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甘肃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等十八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事单位,共80多位专家和青年学者出席会议。

与会代表合影

会议之前,专家学者首先就崖体稳定性、病害等方面现场考察了北石窟寺,交流了保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北石窟寺现场考察

大会开幕仪式上,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詹社红副研究员、西北大学孙满利教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修复所李黎所长分别代表主办和承办单位致词,表达了对与会代表的欢迎,介绍了此次论坛的缘起,同时强调了未来石窟寺保护中青年研究人员的重要作用。

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 詹社红副研究员致辞

西北大学 孙满利教授致辞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修复所 李黎所长致辞

此次研讨会分上下两场举行,11位青年学者以石窟寺保护综述与赋存环境研究,砂岩石质劣化机制,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研究为主题进行了交流。内容涉及石窟寺保护历程、脆弱质砂岩赋存环境与保存关系、脆弱质砂岩调查方法与岩体特性研究、地质调查与分析、砂岩质石窟单因素劣化机理、大数据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以及石窟窟檐存废等。我所文物保护研究室韩增阳以“北石窟寺文物保护历程”为题作了精彩的报告。

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 韩增阳汇报发言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赵西晨研究员致闭幕词,致辞中对总结了会议得失,期待更多的优秀青年加入石窟寺保护领域,鼓励大家践行“莫高精神”,勇于担当,为石窟寺保护事业献计献策。

此次报告是近年来砂岩质石窟赋存环境调查、病害发育特征与机理研究、保护理念与技术探索、监测与日常管理等研究新成果、新思想的互动交流。此次研讨会的另一个亮点是参会代表年龄在30岁以下的青年研究人员占比60%,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为文物保护事业提供强大的生命力。北石窟寺也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各单位的最新技术和先进理念,为以后的石窟保护、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汲取了宝贵经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