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危机

宪法危机,意思就是以宪法治国的制度受到了冲击,将宪法治国置于边缘化的境地。

举例:1993年9、10月,俄罗斯总统和议会之间爆发严重冲突,总统最后得到军方和安全部门的支持,炮轰议会,将其驱散。

我想到了美国的9人大法官,他们只有一项权利,就是判断一件事情是否违宪。

言归正传,万历年间出现了宪法危机,直接原因就是万历的怠政,原因有两个:

1.就是他想立皇三子做太子,但文官不同意,文官要立皇长子。2.他发现自己也不是圣人教导的那样,也有私心和贪欲。

因为1点没有达成,进行了长期的对峙,达到十年,最后皇帝不得不放弃。当然皇帝的放弃是有怨气的,于是皇帝就开始罢工,不干活。

导致的结果,一是文官不再有上升到顶层的渠道。高级文官,一旦离职或者是去世之后,这个位置就空下来了。

当然皇帝的消极怠工是有选择的。他和他的臣子熟读史书,知道儒家经典,不能成为桀纣,所以其他的事物就是处理的,但就是上面这些事情是不干的。

有影响,文官集团依旧可以运转。那中下级官员是怎么派遣和升迁的呢?你绝对想不到,是抽签了。

原来有这么荒唐事,这么荒唐之后,明朝还没死。可能之所以没死,是因为惯性。

文官集团

万历的不合作,让文官集团没有了上升途径,文官积极努力是为了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官没法升,就意味着发财的机会是有限的,光宗耀祖更是不可能。

人处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样?很简单抑郁。书中用到了一个词疫气,就是瘟疫的感觉。感染瘟疫是什么状态?

今年疫情,我没有感染新冠。但我能想象到感染之后的样子,生无可恋吧。因为它告诉我了,生命马上走到终点,虽然我很年轻。

为什么在新闻上,看到那么多人热情阳光的抗疫?你知道什么事上新闻吗?稀缺罕见的事。证明这么热情阳光开朗的抗疫,是很少见的。

因为没有希望,预期很短,所以就倾向于满足当下欲望,比如敛财,好色,敷衍工作。

皇帝是有宗教色彩的,人们认为他高于常人,有神秘力量。他做出决策后,最关键的是可以服众。

但是当没有皇帝这个外部压力存在时,就会爆发内部矛盾。于是明朝文官有了很多小团体,蛋糕就那么大,各种手段,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充分证明撕逼这件事,不止后宫擅长,是文官集团也很擅长。一旦出现利益的时候,大家都很擅长争夺,因为不擅长的已经出局了。

博弈与演化

把目光回到万历十五年这个点。申时行作为首辅,处在万历和文官集团交锋的关键节点。

万历给他加官进爵,他不敢接受。但文官集团又随时有拖他后腿的能力,不只拖后腿,把他腿拽下来都可以。

文官集团本身出现了内讧。不管有没有皇帝的这两个儿子,有没有珍贵妃,有没有这一系列的事情,该有的内讧一样不少。

可能的原因是,太祖皇帝朱元璋在最初是农民起家,崇尚简朴要求官员,嘴上说着道德标准和心理想的物质欲望是有落差的,而这种落差,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大。

解决方法就是调整组织构架,但在那个时代无法做到。另一个原因是财政。他们认为官员该过圣贤书上倡导的简朴生活。

又无法通过经济发展带来税收,官员的俸禄低到不合理。官员怎么可能没有收入?没有正当收入,就会有不正当收入来填补这块的空缺。

组织机构需要不断的推陈出新,以应对不断出现问题的现实。以张居正的厉害,也是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才看清楚了这些问题。

然后提出了他的解决方案,强迫命令,失败后遭遇了强烈的反弹,他的继任者申时行,提出了折衷调济的策略,一样失败。

本质上是文官内部集团内部,不同人有不同的需要。嘴上说着仁义道德,实际上追求利益,而彼此之间,还是利益矛盾的。

尤其是在涉及到立储这样的大事上。几十年前的朱棣,还有那个复辟,已经吓破了文臣们的胆,他们需要尽快把太子定下来。

那万历怎么想呢?他不愿意做一个积极有为的君主,没有办法逃避现实,同时又聪明敏感,不甘心做一个被臣子摆弄的工具。

在一个僵死的局面中,一个有活力有生命力的人万历,有着充沛的精力,却不能发挥生命力,选择权。

世间再无张居正

最后一部分说的是正德的影响,一方面让文官加重了对皇帝的束缚;这个力量太强大,以至于皇帝反抗不能,只好通过消极的不合作策略,表达自己的意见。

每个人都在眼前的环境中,做出最符合自己的策略。但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引发周围人的反弹。

什么反弹?这些反弹会造成什么结果?鬼知道。我们总在逃避死亡,追求活着的路上,不期而遇。

这部分的大标题叫世间再无张居正。作者在惋惜。张居正都做了什么呢?像一把大伞撑开,保护年幼万历皇帝的生活。看到朝廷弊病的根基,着手改革。

尝试解决宪法危机,推动一切向前走。但他死了,就像曾经过去的美好,像肥皂泡一样消失。

谢谢你的欣赏,期待在留言区看到你的样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