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敢于直视美杜莎,你就会看到她不是可怕致命的,而是在美丽地微笑。

——Hélene Cixous

大家好,我是Sylvie。

前两天,后台有同学给我留言,说希望我可以出一篇关于如何陪养另一半上进心的推文。

说实话,这个话题我想了很久,以致于我都不敢把这条留言放出来。

因为在我看来,上进心这种东西是随三观塑造基本定型的,对于成年人来说已经失去了绝大部分改造的可能性。

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那些有上进心的人,本身就自带着一种“自我驱动”

也就是说,驱使他们上进的动力并非来自工资福利等外部刺激,而是来自内心的笃定方向与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比如,我男朋友就是一个以工作为兴趣爱好的人,人生第一大追求就是工作,最大的愿景是能够尽绵薄之力改变世界。

你说这上哪儿说理去?就这种宏图大志,岂是我这种凡人能够培养得出来的?想都不敢想好不好?

所以,说到底其实关于上进心这种东西,我们能干预的部分真的是非常有限。

但好的是,如果说“自我驱动”是“驱动力3.0”,属于无法改造的部分,那么花点力气培养个“驱动力2.0”也是聊胜于无。

“驱动力2.0”指的是“把外部反馈作为动力”的人,比如为了工资上班的我们都属于“驱动力2.0”。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01唤醒欲望

一般情况下,没有上进心、没有进取心、没有事业心的男人,大多生活地无欲无求。

饭能吃饱就行,衣服能穿暖就行,给个电脑能玩游戏就行,赚得钱够活就行,其他的一律无所谓。

所以,比起有一堆兴趣爱好的享乐消费主义的男人,最可怕的是对生活没有欲望的那一类人。

因为,唯有欲望才是第一生产力。

人只有有了欲望才会去奋斗去争取,如果连欲望都没有,那还有什么动力呢?

我见过很多女孩子会对男人说“你就不能为了我,为了这个家努力一点吗?”

当然不能,他为了自己都不努力,凭啥为了别人努力?

那些什么“老婆花钱是我赚钱的动力”的话,姑且只能当句情话来听,当真我们就输了。

毕竟,人都是自私而利己的,逆着人性提的需求又怎么可能会被满足呢?

所以,想要培养男人的上进心,我们只能试着去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欲望,依靠外部驱动作为他们上进的动力。

比如,我有个朋友,出了名的咸鱼,留学回来之后就在一家英语机构做老师,每天就只肯上2个小时的课,赚着万把块钱的工资。

我们每次建议他可以多上几个课时的时候,都会被他拒绝,理由是钱够用了,一天上2个小时班正好,再多就要影响他玩游戏了。

是不是听完就觉得代入感强到想抄起锅子就向他脑袋砸去了?

可结果某一天他突然回来跟她老婆说,打算自己开一门新课,和英语机构合作,这样可以多赚一些钱。

看到他突然之间的转变,我们都楞住了,后来才知道原来人家是看上了一辆豪车,这不就有了上进的动力了吗?

果然,只有欲望才能推动着人们前行。

但问题是,很多人其实并不是没有欲望,而且从来都不敢去想。

所以,唤醒欲望其实就是一个去尝试和发现的过程。

可以问问看对方内心深处有没有什么心愿,有没有什么特别想要的东西,特别羡慕的东西。

比如Dream car,或者是Dream watch、Dream shoes之类的,试图帮助他们开阔思路,鼓励对方能够正视自己的欲望。

然后可以带着他一点一点去接触,让他真实地感觉到想要的东西其实离自己并不遥远。

当他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之后,再去鼓励他,告诉他其实拥有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能够稍微付出一些努力就行。

比如,我有个朋友就常常会在男朋友犯懒的时候跟他说:“你只要多签个两单,就能买你想要的新鞋了。”

结果对方掐指一算,觉得靠谱,就动力十足地工作去了。

所以,这是一个试错成本很低的尝试,但需要我们去耐心引导以及细心观察。

02语言的力量

我曾见过很多女孩子,她们有很重的托付心理,对男人要求又很高。

一边指望着对方能够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提供富足的物质生活,一边还要趾高气扬地指责对方窝囊没有出息。

这其实是一种相当糟糕的相处模式,很容易就会触发男人的“习得性无助”,认为自己不论怎么努力都不会达到对方的要求,不如破罐子破摔,当条咸鱼得了。

所以,这种情况之下想要培养男人的上进心,我们就要学会用滋养的语言给予他极大的鼓励。

“比马龙效应”很早就告诉过我们,如果你总是说对方“没用”、“好吃懒惰”、“赚不到钱”,那么最后一定都会如你所愿一一应验。

所以,我们要相信,赞美、信任和期待是有一种能量的,它能改变人的行为。

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和赞美时,他就会觉得自己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

他会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所以,一定要让他看到自己的付出是有回报的、是能受到认可的,这样他才会越来越有干劲儿。

比如,在初期阶段,他只获得了一丁点的成就,我们也要看在眼里,并告诉他我们为他感到骄傲,逐渐地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能受到认可的。

偶尔还要给对方画画饼,憧憬憧憬未来,设想一下三年、五年后有车有房有猫有狗的幸福场景,看看能不能让他干劲十足,信心满满。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唤醒欲望还是滋润的语言,最终这种靠外部反馈获得的驱动力都是不稳定的。

因为一旦对方长时间得不到反馈,或者这种反馈来的太轻易的时候,外部刺激降低,那么他的驱动力就会随之降低。

所以,最后我们要不就像傅首尔一样,挣扎过后选择接受,要不就直接换一个和我们愿景相近的人。

我之前就曾看到过一个投稿,姑娘说自己和老公两个人工资加起来也就5k。

或许在外人看来他们太没有出息了,但是她和老公就觉得这样很好,不需要赚很多钱,也没有什么工作压力,就想安安稳稳地当一条咸鱼过完这一辈子。

那么,这种愿景近乎一致的组合在一起就会非常的稳固,谁也不会嫌弃谁。

而如果你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上进心的姑娘,永远打着鸡血,把野心写在脸上,可偏偏选择了一个和你愿景相反的人,并对他极度不认可,始终执着于鞭策改造对方。

那么时间一久,你就会越来越看不惯对方,两个人之间的弊端也会慢慢凸显。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原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