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淮海战役的朋友都知道,解放宿县是一场关键战役。如果说国民党军主力在淮海战役期间摆了个“一字长蛇阵”,那么解放宿县就是抓住了“七寸”。解放宿县标志着国民党军的“徐蚌会战”计划失败。

宿县(今安徽省宿州市)有“锁钥重地”之称,是徐州通往蚌埠的战略要地。但奇怪的是,国民党军在宿县的防守力量却非常薄弱,中野几乎是毫不费力地就抓住了国民党军的“七寸”。这是为什么呢?

淮海战役前夕,宿县是由国民党军孙元良兵团负责防守的。虽然孙元良是有名的“飞将军”,但该兵团用于防守宿县还是够的。而且宿县周边的地区还有多个国民党主力兵团,随时都能支援防守宿县。

但淮海战役开始后,国民党军整个前线指挥就乱了套,导致黄百韬兵团在碾庄被华野包围。黄百韬被包围后,国民党徐州“剿总”调集徐州周边的所有主力部队前往救援,孙元良兵团也因此撤离宿县。

孙元良兵团离开后,徐州“剿总”司令刘峙发现宿县的防守有点弱。但他没有用总司令的权力正常部署部队,而是让正在向蚌埠撤退的李延年兵团请正在撤退的刘汝明兵团派出一个师加强宿县的防守。

但问题是刘汝明兵团只有三个缺额严重、没有得到补充的军,很难单独派出一个师。再加上刘汝明是西北军出身,与嫡系出身的刘峙、李延年本来就不对付,自然无视了李延年派兵防守宿县的请求。

除了刘汝明兵团之外,其他国民党军部队不是被解放军阻击牵制,就是离的太远赶不过来。结果直到解放之前,宿县的国民党军只有一万多人,其中大部分还是非正规部队,也没什么像样的防御事。

与敌人相比,中野用于解放宿县的部队有两到三个纵队,自然轻而易举地解放了宿县。而国民党军在淮海战役开始后就被对手抓住了“七寸”,陷入首尾难顾的困境,之后的兵败如山倒也就不奇怪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