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鄂托克经济开发区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套,喜获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验收。作为全市首批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开发区经过七年的循环化改造,打通了循环发展的“关节”和“经脉”,串起了一条条绿色产业链。

鄂托克经济开发区靠煤起步,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产业为主导,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一直是制约开发区发展的“卡脖子”问题。自2013年获批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以来,大力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坚持用先进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催生传统产业焕发出了新活力、新动能。引进建设了14个延链补链项目,总投资逾百亿元,形成了煤电冶、煤化工、氯碱化工、天然气化工、建材、现代物流等六条技术关联、协作紧密、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条,“区域大循环、园区中循环、企业小循环”的多元化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煤焦化是鄂托克经济开发区的主导产业之一。开发区着力在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煤焦油综合利用、苯加氢综合利用三条下游产业链上下功夫,以化产深加工推动焦化行业转型升级,形成了煤炭—洗选—煤焦化以及焦炉煤气、煤气余热综合利用的循环发展模式。建元煤化公司成立于2005年,作为一家老牌焦化企业,多年来始终把循环经济作为立企之本,构筑起煤炭—洗煤—焦化,焦炉煤气综合利用联产LNG—合成氨—尿素—复合肥—乙二醇,粗苯—精苯—环己酮—己内酰胺,煤焦油—轻油洗油—精制沥青—针状焦四条循环产业链,彻底从“以焦为主”转向“为化而焦”。近期,建元公司又大手笔谋划了“一克煤到一束丝、一吨煤到一匹布”的战略布局,旨在带动1000亿元涤纶锦纶等化纤产业集群效益,实现“黑色产业”的绿色发展。

随着循环发展理念在开发区的深入推展,开发区各企业纷纷踏上了“吃干榨净”的路子。焦化、硅铁企业把排至大气的“废热”用于发电,建元、红缨两家煤焦化公司的余热利用率超过80%,国内首套硅锰炉尾气制甲醇项目顺利投产,鄂尔多斯电冶集团电厂余热供热覆盖整个园区……一条条企业之间、企业内部的绿色产业链条正在鄂托克经济开发区不断拉长加粗,走出了以绿色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梁娟)

—THE END—

来源:人民网

编辑:白 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