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孝顺”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位于所有美德之首,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千百年来,历史上涌现出了很多有关“孝心”的故事,古有姜诗“涌泉跃鲤”,而今有黄凤拉板车为父求医。当年,6岁的安徽女孩黄凤在母亲改嫁后,独自承担起了照顾瘫痪父亲的重任。12岁那年为了给父亲治病,黄凤拉着板车一路靠着乞讨去大城市求医,后来她的状况如何?

黄凤和父亲黄志仁

支离破碎的家庭

19年前,5岁的黄凤还不明白“何为愁滋味”,她像每一个普通的孩子一样在父母的庇护下快乐成长。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那一年年末,黄凤的父亲黄志仁外出打工时不慎从高处摔落,经过抢救,黄志仁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变成了高位截瘫。黄凤的母亲难以接受这个噩耗,不久后就丢下年幼的女儿、瘫痪的丈夫以及几乎双目失明的婆婆,选择离婚改嫁他人。当时的黄凤年仅6岁,家庭的变故让这个年幼的孩子一夜长大,母亲走后,她没有哭闹而是坚强地撑起了整个家。

“板车女孩”黄凤

6岁女孩担起家庭重任

从那以后,6岁的黄凤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当同龄的小朋友还在父母身边撒娇淘气的时候,她早已承担起了照顾父亲和奶奶的重任。每天起床后,黄凤就站在比自己都高的灶台旁边为家里人做饭,并且亲自给瘫痪的父亲喂饭。为了能将父亲照顾好,黄凤还要按照医生的嘱托给父亲翻身、擦洗、按摩。当时的她实在太小了,每次给父亲翻身都十分费力,只有用头顶着身子,用牙咬着衣服才能顺利将父亲翻过来。在她的精心照顾下,黄志仁的身上从没起过一块褥疮。

黄凤边学习边照顾父亲

12岁拉板车为父求医

即便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艰苦,但黄凤一直没有放弃给父亲治病的想法。12岁那年,她下定决心要带父亲和奶奶一起去上海求医。于是,黄凤找附近的村民帮忙做了一张可以睡人的大板车,然后一家人带着27块钱的积蓄出发了。这是一场极为艰难的旅程,黄凤从早上推到下午5点才刚刚走到了县城。后来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他们一家人终于到了上海。为了给父亲治病,黄凤一路上边打听医院边靠乞讨为生,到了就在天桥底下栖身。就这样推着父亲走了5天以后,黄凤依旧没能找到可以救治父亲的地方,一家人只好返回家中。

黄凤和父亲接受采访

一年以后,黄凤偶然从电视上看到北京有家医院可以救治像她父亲一样的病患,于是她决定再次带着父亲去看病。同乡的人得知了她的处境后,主动开车将她和她的父亲送到了北京。下车后,黄凤不愿意再麻烦他人,拿出随身携带的工具就地组建了一个板车,用自己小小的身躯拉着父亲走在了北京的大街小巷上。很快,黄凤用板车拉着父亲求医的事情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大家都被她的孝心所感动。最终在众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北京的一家医院为黄凤的父亲提供了治疗,黄凤父亲的病情也在渐渐好转。

黄凤和板车上的父亲

结语

“板车女孩”黄凤的事迹感动了无数国人,从她的身上我们不仅学会了“孝顺”,更学会了面对困境永不屈服的勇气。谁也无法想象,当初6岁的黄凤是如何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也无法想象12岁的她又是如何迈上了求医的道路。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或许一生都不会面临像她一样的困境,但我们仍要牢记“孝心”和“勇气”,这是每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