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兆森所讲述的、另一件让我感动的事事关牺牲的战友、事关牺牲战友的父母。

据吴兆森介绍说,当年出境作战的时候呢,他一个连队的战友就有13个牺牲了,也就是说,他曾经的连队有13个烈士家庭,这其中,有6个烈士家庭分布在湖南省境内。

吴兆森说,早些年的时候呢,因为大家的条件都不好,年轻的时候要养家糊口、要工作赚钱、要在事业上拼尽全力,几乎都没有条件和能力去更多地关心和关注这几位战友的家人,特别是牺牲战友的父母们。

后来,随着条件的逐步好转,特别是当他们人到中年以后,对曾经的往事产生了特别深的怀旧心理,对战场、战争、战友越来越刻骨铭心,他们开始越来越多地怀念战友、怀念烈士,开始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了烈士家庭的身上。“我们一个连的战友有个微信群,每一年呢,我们都要开展聚会活动,让战友们见见面、聊一聊、叙一叙。每一年呢,不管是烈士父母大寿、或去世,我们也都会组织起来,去看一看这些牺牲战友的父母,代替几位牺牲的战友尽尽孝,光是我就已经去了4家。”吴兆森继续说到。

“这些年以来呀,每次有牺牲战友的父亲、或者母亲去世的时候呢,我们一个连的战友就会自发地组织起来,去到烈士家里祭拜。”说到这里的时候,吴兆森十分严肃地强调一下:“哎,我们可是很诚心的呀!我们每次去的时候呢,都是披麻戴孝的啵!烈士的家基本都是在农村的,农村的规矩又很繁琐......不过我们不怕呀,我们去了以后就以儿子的身份去守灵、戴孝,还要下跪的。”

能够看得出来,当讲述到这些难忘的过往时,吴兆森心里仍有着深深的感慨与难过。他说,这些年以来,他们已经先后送走了4位烈士父母:“有一次呀,湖南一个战友的老人走了,接到消息后,我们几个战友二话不说,马上就赶去送行了。去了以后呢,我们都戴了重孝,一个个地在那里磕头、下跪。你不知道,当时在现场有不少村民,一些村民看到以后就奇怪了,怎么突然就蹦出来几个叫不出名的晚辈?还以孝子的身份为老人戴孝?还以为是他们家的儿子突然就回来了.....后来一问才知道,是儿子的战友,有些村民就哭了、流眼泪了.......”

当听到这里的时候,我也忍不住有些感慨,为老兵的重情重义,也为烈士父母在离世时所享有的这一份尊重和敬意,假如英烈们在天有灵,也一定会为战友们所释放出来的这份情义感到安慰。

吴兆森的这一身军装虽然看上去有点旧了,却能够很好地印证他当兵的历史,在这样的一身军装上,每一处皱褶里都是回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