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0

10月27日

经过年建设

汉口沿河大道改造工程顺利完工

整个路段有哪些亮点?

给出行市民带来哪些利好?

探城记者第一时间前去打探

沿河大道的前世今生

沿河大道是武汉市的一条重要道路,曾与沿江大道同称为汉口地区的“第一干道”。由于它依傍汉江黄金水道和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经常是车水马龙,人流物流穿梭不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沿河大道平均路幅不足15米,加上沿街违章占道严重,其通行能力大受影响。

为提高通行能力,改善汉口地区交通环境,沿河大道曾几经拓宽改造。

此次沿河大道(硚口路——三环线)工程,分为9.5公里旧路改造段(硚口路——古田一路)、2公里新建段(古田一路——三环线)。

该工程于2018年10月开工,目前改造段(除下穿铁路段)已经完成了。

沿河大道和汉江平行,道路沿途经过月湖桥、知音桥、古田桥、长丰桥,承担着分流解放大道、疏导沿江交通及疏解跨江交通的功能。

它是汉江北岸“串联东西、缝合南北、两岸相融”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有效促进沿江交通网络的形成,实现沿江两岸交通资源的融合与共享。

点击查看大图

沿河大道改造及新建段区位图。 制图胡欣

亮点一

‘瓶颈口”改造成双向4车道

“Y”字型道口将车流有序

27日上午,探城记者首先来到沿河大道与古田一路交会处,这里是沿河大道旧路改造工程的终点。

在现场可以看到,地面交通标线已经勾画完成,车辆快速平稳驶过。曾经狭窄的道路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平整宽阔的双向4车道路面。

先来看改造前后对比图

改造前:沿河大道越秀广场段。通讯员肖畅供图

改造后:沿河大道越秀广场段。通讯员肖畅供图

武汉城建集团建设管理公司沿河大道项目现场负责人肖书伟介绍,“沿河大道古田一路段原来只有2车道,是沿河大道的‘瓶颈口’,这次改造,我们将其提升为双向4车道,分流了解放大道等平行于汉江的干道交通压力。”

京汉大道与沿河大道交叉口实拍图。 通讯员肖畅 提供

此外,在沿河大道汉西路段,汉西路连接起解放大道和沿河大道,与沿河大道呈“Y”字型。

沿河大道汉西路“Y”字型道路交口改造后,将不同方向车流分成三股,解决交通乱象。通讯员肖畅 提供

肖书伟说:“由于道路交口形状特殊,交通秩序原本较乱,经过改造,我们进行三股分流,不同方向的车辆各行其道,解决了这里交通拥堵的问题。”

沿河大道旧路改造期间,还采取半幅打围方式施工,并未中断交通。

亮点二

“绿化岛”点缀路网

改道人行道为老树“让路”

改造路段原有的大树保留;新建路段的园林景观绿化将进行提升。

在越秀广场段,原本稀疏的绿植现在变得茂密,道路两侧,用绿化带将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进行分隔,既美观,对行人来说也非常安全。这里原本的几棵老樟树和柳树,也保留下来。

改造前:沿河大道汉西路段。通讯员肖畅供图

改造后:沿河大道汉西路段。通讯员肖畅供图

探城记者看到,在古田一路的道路交叉口,有4棵枫杨“体型”较大,与周边种植的新绿植不太一样。

向工作人员求解后得知,原来这是被特意保留的老树。

古田一路原来是硚口老工业区,这几棵树大约有五六十年的树龄,因此,建设者们特意改变了人行道的位置,把树保留下来。

沿河大道古田一路段,为保留这几棵大树,把人行道改到内侧。记者陶常宁 摄

亮点三

人性化“定制”人行道

不同路段各具特色

沿河大道人行道采用压花混凝土新工艺,井盖周边与人行道浑然一体 。通讯员肖畅 提供

沿着沿河大道改造段向前步行,可以看到商圈附近和居民区,脚下的人行道设计简约独特。

沿河大道越秀广场段,简约平整的人行道。 记者陶常宁 摄

建设者们根据各路段商业及居住业态功能的不同划分,分别采用水磨石彩色仿石砖和黑色条纹砖,以及整板混凝土压花工艺,体现了明显的简约风格,既耐用,又美观。

亮点四

雨污分流、线网入地

与“天空蜘蛛网”说拜拜

“除了提升绿化改善交通环境,我们还进行了雨污分流,并把9.2公里长的电力及通信架空杆线全部入地,天空再没有密布的‘蜘蛛网’。”肖书伟说。

驾车行驶在沿河大道。记者陶常宁 摄

以前古田一路部分路段只有单侧路灯,现在全部都改为双侧路灯,完善了全线照明设施。

沿河大道改造,除了重新修整路面,还包括排水、交通、照明、绿化和下穿高铁立交等建设内容。曾经管网缺失、破损坑洼的沿河大道,如今已华丽变身,变成集交通、慢行、服务和景观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主干道。

探城记者一路驱车

沿途绿树成荫

绿化带将机动车道与

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谐分隔

汉江北岸城市核心功能区

又新增一条靓丽的沿江风景线

大江大湖大武汉

还有哪些沿江风景线

令你印象深刻?

留言一起来分享吧

来源:“武汉城报”官方微信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