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去过泰国的人,不管离开时行李箱塞得多满,总有留给鼻通的位置。

你刚去泰国总会奇怪,街上谁都拿着唇膏怼鼻子,怼完都挂着一副事后脸。

好奇又害羞,还不好意思询问。你没想到来旅游,却变成一个进城探亲的乡下亲戚,被城里人的洋气规矩挡在门外。

但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明白那玩意叫鼻通(Ya Dom),是在泰国生活的必备品。

因为用它的人实在太多,换着花样在你眼前出现,总有把人逼急的时候。一旦聊起鼻通,他们就像聊起佛陀五印,四阿含经那么简单随意。

你在泰国能见到的所有司机,不管开什么车,核心车技得靠鼻通训练。

据游客观察不完全统计,司机每隔一分半闻一次鼻通,有时嫌麻烦,也直接插进鼻孔里。

而当地乘客,只有在司机闻鼻通时,才会面带微笑,表示满意。

坊间流传鼻通能提神醒脑,但不持久,需要不断捅才能维持动力。想要整天充满活力,鼻子,就不能闲着。

夜店小旋风学会用鼻通,才明白以前苦熬通宵派对有多傻,大概是小学专挑周末逃课那么傻。

泰拳老师傅被打得身残志坚,鼻通成为赛场上的私人举牌女郎,专属呵护重振雄风。

你甚至能在泰国的寺庙和纪念碑,找到鼻通身影。泰国悼念逝世国王,纪念碑的志愿者会给每个人发一个沾上药油的小棉球,作为鼻通替代品。

鼻通价格便宜使用方便,是它在泰国风行的基础条件。

你只需要随便走进一家711,收银台旁一堆鼻通。

买一根,打开盖子,拿起来堵住鼻孔,然后根据精神状态,决定是猛吸还是轻嗅。

数学好的人更懂1+1>2的道理,两根同时堵鼻孔,这个世界也变得简单了许多。

“你没得选,它瞬间把你推下舞台,感受跳水的刺激,”老通友说,“还是没人接住的那种。”

鼻通能振奋精神,在泰国,还能掩盖城市包裹住的浓重气味。

温热潮湿,再加上长期焚烧垃圾,空气中的味道没人受得了。

“闻起来像没洗过澡的流浪汉屁股结痂深处的味道。”某位游客评价道。

鼻通就能当做气味防爆盾,对抗着城市的恶臭与腐朽。

泰国全民鼻通,在精神层面,与宗教信仰需求有关。

写进泰国人潜意识的气味需求,让信仰生活充满各类香料香气。他们认为气味能洗涤心灵,辅助修行。

而鼻通则成了便捷廉价的气味替代品。薄荷味,干净无害,不管从哪个意义上讲,都是永远不会出错的气味。

除了亲临泰国,感受国民鼻通氛围,好奇登上这条薄荷船,从此生命清单又多了一项必需品。

你还可能因为偶像,而学会用鼻通。

某L姓女歌手Lisa,就会随身携带鼻通。

艺人生活不容易,重压只有自己知,释压方式很重要。而Lisa选择回归祖籍文化。

鼻通既能提神醒脑又能缓解鼻炎鼻塞,让人难以拒绝。

于是粉丝整板买鼻通,送给Lisa之余,总免不了想试试,体验一把Lisa的体验。

某王姓男歌手嘉尔,也是鼻通爱好者,估计也是用来释压缓解疲劳。

不少粉丝拍到他在多个场所使用鼻通,那么惬意那么享受。

深谙其道的老粉,会直接在演唱往舞台扔一堆鼻通。不需要语言,直接用行动表示,我懂你。

而王嘉尔也无法抗拒鼻通的魔力,无形中当了把隐形代言。

艺人有艺人的苦,大众也有大众的累。在解乏释压的需求上,每个为生活苦命奔波的人只多不少。

尽管马杀鸡名声在外,但在当地人眼里,这套工序还是太繁琐。

当代城市重压下,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享受一套按摩流程。这就显出鼻通的便利高效,无意中重叠了碎片时代极快的物质需求。

鼻通征服了旅游业发达的泰国。游客带游客,每人回家都带着鼻通。谁也说不清怎么着了道,等回过神来,已经迷上鼻通。

“离开泰国的飞机上有个少女,她从起飞时就显得坐立不安,害怕飞机轰鸣,甚至还从座位上跳起来。飞机到达巡航高度时,她把鼻通塞进鼻孔,很快就睡着了。”

“于是下飞机,我就向她了解鼻通,”一位新通友分享自己的经历,“现在,她是我的女朋友。”

鼻通的灵魂是薄荷醇,通常从薄荷桉树中提取。

薄荷醇能调戏人体冷感受器,吸了鼻通后人也会有降温的感觉。顺便还聊骚海马体,谈谈关于注意力和兴奋的生意。

鼻通成分里没有成瘾成分,但泰国人就是离不开它。

也许有安慰剂效应,也许是樟脑和薄荷醇之间产生泡腾现象,从而让人上瘾。

毕竟带来的效果立竿见影,立马解决疲乏恶心眩晕等症状。

不管怎么说,适度最重要,滥用任何东西都是一种罪过。

天快亮了,我得去看日出。

作者:beebee公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