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芝加哥某广告公司。

这天,领导突然下发一份人事调动通知。

派遣地点:巴黎。

来回机票、住宿全包,工作特轻松,几乎等于公费旅游。

给你升职加薪,还附赠一位帅气邻居跟你谈情说爱。

这到底是份什么神仙工作?

艾米丽在巴黎

Emily in Paris

《艾米丽在巴黎》开播没多久便上了热搜。

是剧情有多牛掰吗?

不。

上热搜的,竟是剧中女配撞脸贾玲。

被网友戏称为贾玲·巴黎分玲。

到底有多像?

上图。

你说是同一个人我都信!

这个相似度丝毫不逊色于韩国版的马丽。

该剧开播后热度居高不下,不到一个月,豆瓣上就超过4.2万人标记看过。

一半人冲着主创而去。

编剧,正是经典口碑老剧《欲望都市》的达伦·思达。

还有一半人,冲着主演去的:

著名星二代、时尚icon莉莉·柯林斯。

她的颜值以及剧中的装扮,可以说是一大看点。

眉眼之间颇有几分奥黛丽赫本的神韵,剧中一场戏的装扮也是致敬了赫本。

不得不说,该剧在主演的选择上,颜值都非常在线。

其中获得观众好评度最高的,要数这位邻居(卢卡斯·布拉沃 饰),星级厨师,还随叫随到。

有这样一位帅气邻居,真的是按压不住每天敲门的欲望。

该剧热度这么高,自然也伴随争议。

网友们的评价大相径庭。

基本分为两派:

夸的,都说这剧轻松好嗑,颜值养眼,当快消品下饭剧很不错。

骂的,都说剧情老土玛丽苏,还特别多歧视性的固有成见。

到底这部剧成色如何?

今天就盘它。

女主艾米丽(莉莉·柯林斯 饰),在芝加哥的一家广告公司做品牌营销。

公司临时要安排人员到法国开展业务,恰巧上司怀孕,这派遣任务便落到了她头上。

岗位、公寓都安排好了,还有额外的一笔安置费,派遣结束后升职加薪。

那还等什么?

一个字:冲!

以浪漫之都著称的巴黎,美食美景都吸引着艾米丽,她立刻爱上了这座城市。

艾米丽从此就过上了美好新生活?

不。

事情远没有她想象的那么顺利。

第一天上班,艾米丽兴奋地向同事们做了一顿自我介绍。

不错,说得挺好的……

就是同事们听不懂。

刚进公司便遇到第一个大难题——

语言障碍。

不会法语的艾米丽,工作交流全靠翻译器勉强支撑。

特别费劲,还容易出岔子,她上司也对这一点十分不满。

可对艾米丽来说,语言差异还不是最大的问题。

观念差异才是。

当她第一天8点半准时来到公司,却吃了个“闭门羹”。

一直等到10点半,才终于有人来开门。

她懵逼。

没想到同事更懵逼:我们10点半才上班。

而她的上司,更是11点多才慢悠悠出现在办公室。

这都午饭时间了吧?

艾米丽完全无法理解。

在公司都这么散漫,那不在公司的场合就更不用说了。

紧接的一次产品推广party,她热情与客户讨论宣传方案。

没想到这行为直接遭到上司的白眼。

-你疯了吗?派对上我们不聊工作的

-是他先问我的……

-那你就转移话题吧,我们是来参加派对,不是来参加研讨会的

嗯?原来产品推广party,没有产品推广,只有party?

来巴黎没几天,每天都在不断踩雷,让艾米丽都开始怀疑人生了。

是自己长期以来坚持的工作观念出了什么毛病吗?

这已经不是沟通障碍那种,用学术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法国人的工作、生活习惯跟美国截然相反。

说白了,是三观差异的频频对撞。

十点半上班,午休三小时,下班后谢绝一切工作。对她这个工作狂来说,理解不了这样的“懒散”工作状态。

(请问我现在学法语还来得及吗?)

但与此同时,难受的不止艾米丽一个。

艾米丽的到来对公司的的职员来说,同样宛如一场灾难。

一场经典的“鲶鱼效应”。

艾米丽就是那条放进死鱼堆的生猛鲶鱼,刺激着其他鱼类。

她每天打鸡血般的上班状态,使得原本慢节奏的办公室变得紧张起来。

她特意让芝加哥那边传来的“工作守则”,更是直接把大家逼疯:

准时上班、时刻保持积极态度、禁止办公室恋情……

逼得公司“元老级”员工也跳出来找她谈人生:

“你们活着是为了工作

我们工作是为了生活”

本来呢,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碰撞出的笑点,正是这部剧好玩的地方。

但看着看着……

嗯?这怎么就拉踩起来了?

求同存异嘛,尽管理念不同,女主最后事业爱情双收皆大欢喜不就完事了。

但这剧偏不,非得弄出个捧一踩一。

抓住一切机会diss其他国家,绕一个大圈来夸美国大法好。

例如。

这剧是如何塑造艾米丽独立女性、女强人人设的?

拉踩法国人。

把艾米丽的法国上司塑造成一个处处为难她的恶毒女。

艾米丽要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宣传理念来推广他们的产品。

可她的“呆板”法国上司不买账。

像香水等这类高奢品牌,她坚决不让艾米丽碰,甚至连公司主推的产品即将发布上线,都没让她参与。

上司表示,合作方想要神秘感。

而艾米丽的做法,却是拿大喇叭告诉全世界。

然后还扔给她一个难以推广的中年女性产品。

由于艾米丽不懂法语,所以每次遇到新的专业名词都得研究词性。

在接手这款女性产品时,她发现“阴道”这个词汇在法语的词性中竟是属于阳性词汇。

上司的回答也是让她震惊不已。

她完全不认同这个观念,随即就在Instagram账号上发布她的观点并附带产品。

却没想到法国总统马克龙夫人看到后:说得太对了!

甚至转发了她在Instagram上的贴文。

总统夫人这一转发,引起一波轰动,直接带火了产品,深受品牌方好评。

艾米丽一向推崇媒体社交平台的营销方式,第一次获得了上司的认可。

啊这……

完全是靠运气的偶然成功啊。

整部剧看下来,女主出个门就能遇到潜在的客户对象,每次遇到大难题转个身的功夫就有人能帮她解决,轻松拿下客户更是不在话下。

虽说是玛丽苏,这光环也太大了吧?

乍一看,这貌似是大女主逆袭的爽剧桥段。

但仔细一品,这不就是暗戳戳夸美国女性独立,骂法国女性迎合男人?

该剧在国外分数直降,在豆瓣分数也高开低走至现在的7.4。

其中,抗议最多的还要数法国观众。

一边拍摄着巴黎美景、美食,另一面却呈现出法国人工作懒惰、为人刻薄、服务态度差……

全是对法国的刻板印象,法国观众表示这并不是他们的真实状态。

中国人也无辜躺枪:

但话说回来,要是撇开刻板编剧夹带私货的拉踩,以及女主的主角光环。

该剧倒也不是一味无脑的玛丽苏,对于一些争议很大的观点——

它敢说。

比如,女性平权。

在一个香水产品的广告拍摄中,场景设置是一位性感美女从一群男子中间穿过。

从男人视线感受那充满欲望的目光,这是她的美梦。

最重要的是,广告商要求女模特全裸出镜。

这便是他们眼中的性感。

可在艾米丽看来,这是完全就是性别歧视,也没有任何逻辑可言。

完全将女性物化去迎合男人的审美。

为什么女性的美梦要从取悦男人开始?

性感还是性别歧视?

艾米丽表示,站在她的视角接受不了这种“性感”。

女性的性感为什么一定要是全裸以及从男人充满欲望的目光中获取?

谈论一个人性感的前提,是尊重吧?

不仅仅是尊重被评价的女性。

更是尊重男性自己。

用什么眼光看对方,彰显的你自己的素质啊。

可在品牌方看来,艾米丽的尊重是绝对的女权主义,甚至是道德绑架。

这个矛盾,确实指出了当下不少人性别歧视的刻板思想。

正是敢聚焦这些在男权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争议点。

才让这部剧打破了国界,引起所有女性观众的共鸣。

在新一期的《女儿们的恋爱》中,张绍刚直言金莎随母姓很尴尬就上了热搜。

起因在节目开场金莎爸爸的自我介绍:

“我是金莎的爸爸,我姓吴

我女儿是随母姓”

张绍刚随即接话:“要不这个自我介绍非常尴尬。”

金莎爸爸回应:“不尴尬。”

连程莉莎也是表示:“这其实很正常的,张老师。”

为什么会尴尬?

孩子没有随父姓难道就是一件尴尬、嗤之以鼻的事情吗?

关于孩子的姓氏问题是一种选择自由,而不是强制性。

虽然中国长期以来的姓氏习惯基本上都是跟随父姓。

但却并不是绝对的。

可久而久之,习惯却形成了判定的标准。

在姓氏这一方面似乎早就以性别断定了一切。

没有按照以往的传统习惯来决定,似乎就成了异类,也成了别人口中说出来是一件“尴尬”的事。

肉叔不由联想起papi酱之前的热搜话题。

也是因为孩子随父姓就被网友骂上风口浪尖,随即话题便上升到了不配做独立女性、人设崩塌的高度。

在新时代,一直都在推崇男女平等的观念。

怎么一牵扯到姓氏、家庭等方面又回到了男女权的争夺上。

是不是对于女权、男权过于夸大化了呢?

再说回剧中,艾米丽的女上司也表示:

我虽然是个女人,但我不提倡女权。

但换个角度说,不是说女性的尊重就是从女权上获得的。

而是趋于男女平等的基础上。

褪去封建思想的男尊女卑,能够维护女性权益是件好事。

但并不是矫枉过正。

艾米丽虽然是套着光环的爽剧女主,看起来宛如傻白甜。

但对于不平等的性别对待,她敢于说不。

她同样也给到周围男性足够的尊重,而并不是一味地固执己见。

总的来说。

尽管这部剧bug挺多,但它也有着独特的存在意义:

当代表着草根文化的无脑爽剧,都开始聚焦性别歧视话题时。

女性平权,或许真的在逐步成为主流思想。

编辑:卡西莫多的新世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