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的开国少将中,有几位将领的授衔情况有不少争议,比如说贺晋年,作为1952年评定的副兵团级干部,只被授予了少将军衔。再比如说红军时期就做过师长的段苏权,也仅授少将衔,又比如志愿军参谋长解方,也只是少将。除了这些将领外,还有一位将领,他的授衔情况并没有引起太多争议,但是仔细翻阅了这名将领的履历后,笔者却发现他的授衔实际上也有过低的可能,他就是开国少将黄振棠。

黄振棠,江西上犹县人,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中。孩提时代的黄振棠可以说是吃尽苦中苦了,为了生计,他曾经给地主家放过牛,做过学徒工,饱尝了人间的酸甜苦辣。艰苦的环境,磨练了黄振棠坚韧不拔的意志,他的思想逐渐进步,成为一名革命者。

1931年,黄振棠入了团,为党组织充当联络员,面对白色恐怖的威胁,黄振棠不畏艰险,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很快便入了党。入了党,加入了红军后,黄振棠被组织上派往位于瑞金的少共团校学习,完成学业后进入红21军,先后担任21军41团团青年干事、红21军政治部青年部长等职务,成为组织上重点培养的青年干部。

1933年,黄振棠升任红三军团营指导员,开始在革命军队中显示自己出色的政治工作能力,在红军时期,黄振棠先后升任红16团代政委、红13团政委,长征结束后,升任红91师代政委。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做到师级干部,黄振棠靠的不仅是自己出色的政工能力,还有不错的军事能力。在长征中的娄山关战斗、以及长征结束后东征山西的各个战役中,黄振棠都显示出自己不错的军事指挥能力,可以说,黄振棠算得上是一位军政双优的干部。

抗日战争时期,黄振棠先后担任八路军769团政委、385旅政治部主任等职务,当冀豫边地区的游击武装改编为129师新编第十一旅时,黄振棠被任命为旅政委。当时,担任旅长的是尹先炳,授衔时本来是预定授中将的,却因为在朝鲜战场上犯了严重的错误,最终被降为大校军衔。

担任副旅长的是秦基伟,秦基伟后来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中,率部与美帝浴血奋战,打出了志愿军的赫赫威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自己的下属日后都是中将,按道理说,黄振棠建国后授个中将还是绰绰有余的,但为何他在建国后只被授予了少将呢?

我们先看看黄振棠解放战争时期的履历吧。解放战争时期,黄振棠先后担任过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四旅副政委、西野六纵新编第四旅政委等职务,在纵队改军,增加兵团一级建制后先后担任过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等职务。

我们可以看到,黄振棠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职务,从副旅级、旅级、师级,一直到副军级,几乎是一步一个脚印,但始终没有升到正军级。我们知道,要想在1955年获得中将以上军衔,解放战争时期做到正军级是基本标准,所以,黄振棠在授衔时最终无缘中将名单,只得了个少将。

按照黄振棠红军时期和抗战时期的履历,他在解放战争中做到正军级应该是顺理成章之事,但奇怪的是,黄振棠作为八路军的旅长,在解放战争中的职务却一直不高,先是副旅级,历经三年解放战争,也只是做到了副军级,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从黄振棠抗战后期的经历,是可以找到答案的。黄振棠在担任129师新11旅政委时,与尹先炳、秦基伟等人齐心协力,率新11旅参加了129师一系列胜仗,包括长生口之战、神头岭之战等战事,表现还是十分出色的。

但到了1942年,黄振棠被调回延安,进入中央党校学习,然后就被调往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担任第四旅政治部主任,就此离开了129师系统。这个时期的黄振棠,从旅政委变为旅政治部主任,实际上是降级了。

到了解放战争,黄振棠改任副旅长,在起步上就已经落后了,历经三年解放战争,如果没有皮定均、韩先楚等人那样超神的战场表现,想再更进一步就很难了。最终,黄振棠在解放战争中止步于副军级,最终被授予少将也是顺理成章之事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黄振棠担任129师新11旅旅政委时,129师同期还有两位旅级干部,在建国后只被授了大校军衔,一位大家都知道了,是黄振棠的搭档尹先炳,另一位,就是新八旅旅长张维翰。张维翰作为八路军时期的旅长,最后只得了个大校军衔,也实在是太低了。要知道,曾经是张维翰部下的孔庆德,在1955年可是被授中将衔的。

综上所述,黄振棠的少将军衔符合当时的标准,还是比较合理的。

感谢您的阅读,敬请继续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