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十五军最早成立于1931年,隶属于红四方面军,由政委王平章担任最高领导。后来,红二十五军主力随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苏区,留守的红二十五军余部重组红25军,军长吴焕先,政委戴季英。很快,红28军加入红25军序列,新的红25军形成,由徐海东担任军长,吴焕先担任政委。红二十五军开始长征时,组织上又派程子华前往红25军担任军长,红二十五军就形成了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政治部主任郑位三、参谋长戴季英的最高领导层。

从1931年成立红25军开始,直到红25军在长征中建立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红25军先后有十位将领担任过高层领导,到了1955年全军授衔时,出身于红25军的将军多达97人,但是最初红25军的十位高层干部,却只有徐海东一人被授予军衔,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将领们的经历吧。

第一位:红25军首任政委王平章。红25军成立时,王平章是鄂豫边根据地的领导层之一,担任鄂豫边特委常委的职务,他负责组建红25军,军政一手抓,是红二十五军能够成立的关键人物。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后,王平章负责组建红28军,改任红28军政委的职务,在红28军前往鄂东北与红25军会合时与国军一个旅的兵力遭遇,王平章在指挥作战时壮烈牺牲。

第二位:红二十五军73师师长刘英(注意,此刘英与粟裕的战友刘英,并非一人)。刘英出身于冯玉祥的西北军系统,骁勇善战,擅耍大刀,是鄂豫皖苏区的一员骁将。红25军成立后,刘英担任主力师第73师师长,在鄂豫皖根据地的数次反围剿作战中功勋卓著。在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刘英负伤,转往上海疗伤时,身份暴露,被敌人逮捕后牺牲。

第三位: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吴焕先是红四方面军的一位杰出将领,他与程子华、徐海东指挥的红25军长征,堪称是军事史上的奇迹,红二十五军的长征,自出发时的2900人,到结束时变成了3400人,兵力反而增加了,可惜的是,吴焕先在长征途中在指挥作战时牺牲,成了革命烈士,如果他能活到建国后,很可能会被授予大将军衔。

第四位:红二十五军参谋长戴季英。戴季英是参加过黄麻暴动的一位老革命了,在鄂豫皖苏区,他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他在红25军长征时,担任参谋长的职务,与徐海东、程子华等人指挥将士们浴血奋战,贡献还是非常大的。当然了,他在陕北的一些事情,确实也比较惹人争议,这个咱们就不说了。戴季英后期主要从事党务方面的工作,授衔时早已不担任军职,所以未参加1955年的授衔。

第五位、第六位:红25军75师师长周希远、政委高敬亭。周希远是湖北黄安人,参加过黄麻起义,也是鄂豫皖苏区的一位老革命,后来牺牲于鄂豫皖苏区的反围剿战斗中,年仅32岁。高敬亭在红二十五军长征后留守大别山,重建红28军,担任军长。抗日战争时期,红28军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高敬亭担任支队长,后来遗憾地被错杀。

第七位:红25军政治部主任郑位三。郑位三参加过黄麻起义,也是鄂豫皖苏区一位老资格的革命者了,长征中,他是红25军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他被组织上派往新四军中,担任红25军余部改编的第四支队政委,为稳定这支队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郑位三因为身体不太好,无法再胜任军中的工作,被调往后方,从事党务方面的领导工作,到了1955年授衔时,自然也不会参与授衔了。

第八位:红25军政治部主任、副主任郭述申。郭述申在鄂豫皖苏区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曾经担任过鄂豫边特委书记的职务,还担任过红27军、红28军的政委。红二十五军最初成立时,郭述申担任政治部主任,后来因故被降为副主任。郭述申抗战时期曾经担任过新四军第五支队政委,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开始从事地方工作,不再担任军职,所以未能得到军衔。

第九位: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程子华作为红25军的军长,在红军时期就是我军中响当当的名将了,他指挥过红二十五军的长征,以及长征后的榆林社战役、劳山战役,还参与了红军东征山西的一系列战事,战功赫赫。抗日战争时期,程子华担任过晋察冀军区代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最高职务是十三兵团司令员,资历上来看,够得上大将了。但程子华在解放后也不再担任军职,未能参加1952年的军衔评定,自然也就不会在1955年被授予军衔了。如果能参加授衔,程子华应该会是大将级别。

第十位:红二十五军军长、副军长、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徐老虎的赫赫战功就不用说了,在红军时期,就是鄂豫皖苏区百战百胜的名将。可惜的是,他在长征途中脑部受了很重的伤,对日后指挥打仗影响很大,所以他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没怎么指挥过大的战役。但鉴于他红军时期的杰出贡献,在1955年授衔时,徐海东被授予大将军衔,位列大将第二位,百战名将,终于功成名就,可谓是实至名归了。

鉴于上面的各种原因,徐海东也就成了红25军十位高层将领中,唯一一位被授予军衔的。

感谢您的阅读,敬请继续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