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美國大選,對陣的是希拉里和特朗普。幾乎沒有人看好特朗普,都認爲希拉里會贏。中國更是如此,雖然很不喜歡希拉里,但也在按照希拉里當選做準備。因爲在之前希拉里擔任國務卿的時候,就四處點火,在外交政策上姿態強硬,鼓吹美國重返亞太,重建亞太平衡,看上去對中國很不友好。所以,中國當時大多數人不希望她當選。

特朗普當選之後,國內一片歡呼,許多人都覺得很高興。因爲他們覺得,特朗普挫敗了希拉里,而特朗普在競選時一直在鼓吹的是讓美國重新偉大,美國第一、美國優先,國內許多人把他的這種主張理解爲,特朗普會在外交政策上比較謹慎,不會盲目對外擴張,減輕負擔,把更多的資源用在解決國內問題上,這是中國希望看到的結果。

但2018年特朗普上臺過了一年之後,中國就發現,特朗普並不是一個按規矩出牌的領導人,他不僅不遵守國內的政治遊戲規則,也不遵守國際上的遊戲規則,頻繁退羣,頻繁對其它國家,甚至包括美國的盟友國家,都發出威脅的信號,動輒就要制裁,動輒就要加徵關稅等等,製造貿易摩擦。他的威脅對象中,也包括中國,甚至主要是中國。

中國國內當時的情緒整體而言是比較樂觀的,許多智庫和專家的分析都認爲,中美經濟關係十分密切,產業鏈相互依賴度也很高,雖然許多領域美國掌握核心技術,但主要的生產都需要在中國完成,美國的許多日常消費品也依賴於從中國進口。如果特朗普冒險對華發動貿易摩擦,那麼美國會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甚至自損一千五。

所以,當時國內的輿論十分樂觀,認爲美國不會這麼傻,特朗普也不會這麼傻。許多人甚至認爲,特朗普是一個生意人,他會從基本的收益和損失的比較來考慮問題,都不至於做出對中國發起貿易戰的決定。即便是他本人這麼想,也想這麼幹,美國國內許多精英與中國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也不可能支持他,會千方百計的阻止他。

結果我們都很清楚,國內許多人寄予厚望的美國國內的精英並沒有阻止特朗普,特朗普也沒有按照我們所希望的那種邏輯去考慮問題,仍然在2018年5月起,對從中國進口的一些商品加徵關稅。次年,也就是2019年,特朗普更進一步,宣佈對中國一些企業進行制裁,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華爲,並且,無論哪一國的企業,如果違反美國禁令,爲華爲供貨,都會遭到美國的制裁。

於是國內一些輿論又開始轉而認爲,特朗普的制裁清單是好事,美國的制裁清單就是中國的科技攻關清單,這些核心技術領域長期把持在美國人手裏,中國一些企業長期依賴對手的技術,自主研發的動力不強,現在美國製裁,等於逼着中國在這些領域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突破這些卡脖子的領域,徹底打破對美國的依賴。

但這些領域長期缺乏自主研發能力,無論是人才儲備,還是相關的研發體系,國內都沒有儲備,現在倉促上馬,當然很難在短期內見效。這也就導致,在一些關鍵領域的關鍵技術上,由於受到美國的制裁,中國相關領域和企業直接利益受損,短期內也無法彌補。比如華爲的高端手機,目前就面臨芯片斷供的問題,華爲本來已經取得的5G領先優勢也無法充分發揮出來。

所以,今年以來,國內媒體上的特朗普形象就逐漸變了,原來越無知,愚蠢,顢頇,簡單粗暴。很顯然,中國對特朗普非常失望,他這幾年的執政,並沒有比希拉里對華更友好,甚至更加糟糕、惡劣。原本疫情爆發之後,美國更是在全世界帶節奏,把髒水往中國身上潑,讓中國的國際環境變得更加惡劣。現在,我們又把希望寄託在特朗普無法連任上。

那麼問題自然就來了,拜登上臺,一定會比特朗普對中國更友好嗎?其實未必。就像當初以爲特朗普會比希拉里對華更友好一樣,結果是更大的失望。拜登雖然是華盛頓的老官僚政客了,在對華政策框架和國際問題上,不會像特朗普這麼莽撞,但如果寄希望於他上臺就能完全扭轉中美關係的現狀,那也是不現實的。中國還是應該立足於現實,做好自己的事情,掌握主動權,而不是被動的陷入對手的節奏裏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