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人口过千万,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元,不仅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而且是全国的物流枢纽和制造业基地。在“十四五”时期,郑州如何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引擎作用,带动中原经济崛起、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创办一两所高水平、创新型大学,在引领第四次产业革命的若干前沿学科,培养出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成为推动郑州和中原地区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带动力量,至关重要,也可以说迫在眉睫。

现状是整体的差距,必须有所认识。由于郑州乃至河南省缺少高水平创新型大学,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巨大的和难以弥补的。河南的四大支柱产业是农业、煤炭、有色金属、机械加工,经过40多年的改革发展,河南的四大支柱产业是食品、能源、有色金属和机械加工,产业结构上除了农业优势转变为食品工业优势外,高新技术产业没有发展起来。由于缺乏高水平的理工科大学,造成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一个上亿人口的大省,每年申请技术专利数量较少,申请国际专利的数量更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粗放型数量型增长模式。

此外,由于缺少高水平的大学(目前知名的是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理工、河南工业、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华北水利水电等),减少了河南青少年享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这直接导致人才培育不足,本地人才留在河南自然也不足,造成人才缺乏。

另有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河南高等学校设置数量均居于全国首位,与区域人口结构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布局加快形成。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前不久,国家公开表示,暂不支持引导京沪等部属优质高校在河南设立分校、研究生院、特色学院等实体机构,建议河南创新体制机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提升区域内高校办学总体实力。国家将加大部省合建力度,支持郑州大学发展,在服务区域发展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有观点建议,合肥有中科大,浙江创办了令人瞩目的西湖大学,而东莞也将筹建粤港澳大湾区大学,所以建议河南创办类似创新学大学,可以民办公助,助力郑州乃至河南的崛起发展,已刻不容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