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总有一些诗歌,能站在整个时代的顶峰,比如唐诗中,我们经常会讨论哪一首是七绝的压卷之作,哪一首是七律的压卷之作,这样的讨论,虽然未必产生共识,但能被讨论的诗,必然就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诗。

如果要评选近两百年来七言律诗的压卷之作,那么,我想毛主席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必然是得票最高的七律。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写于1949年4月23日,这一天,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政权的覆灭,在这伟大的历史时刻,毛主席写下了这首经典七律。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钟山,又称金陵山,紫金山,在今南京中山门外,这里代指南京。苍黄,一解作仓皇,一解作变化巨大的意思,典出《墨子·所染篇》:“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不过,我以为,这里的苍黄指的是天地。苍是天的颜色,因此我们常苍天连称,黄是地的颜色,《千字文》开篇“天地玄黄”,就是天玄地黄,天为玄,地为黄。因为我认为毛主席在这里是以颜色来代指天地。这样理解首句的意境阔大许多。

天地之间,风雨顿起,席卷到了南京,在天风海雨中,人民解放军百万师,渡过长江,直入南京城。

首句起兴,以天地间的风雨,渲染出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气势。此一起句,便展现了毛主席笔指乾坤的非凡笔力。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虎踞(jù)龙盘:《太平御览·吴录》:三国时诸葛亮看到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市南)的地势曾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慨(kǎi)而慷:感慨而激昂。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

曾经被称为帝王之宅的南京,如今回到了人民的手中,今天的南京,比往昔任何时代都更加壮美,这天翻地覆的变化,让人的内心慷慨激昂。

这一联的对仗非常精妙,是非常工整的当句对。当句对,就是一句之中某些语词自成对偶。这一联中,虎踞与龙盘对,今与昔对,天翻与对覆对,慨与慷对,上下联以同样的结构句中自对,便形成了非常工整的对仗,学会这种对仗方法,写格律诗时就不会再怕对仗了。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沽(gū)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霸王:指楚霸王项羽。

这一联写毛主席对革命的长远眼光。兵法有云:“穷寇莫追。”然而毛主席却指示人民解放军,要利用他们过剩的勇气,彻底消灭敌人,不要为了名誉,像楚霸王项羽一样,放走了刘邦,最后断送革命果实。革命就要彻底。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上句借用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原意是面对人间的种种遗憾,天若有情,天也会老。沧桑:《神仙传》记载:女仙麻姑对另一仙人王方平说,他们相见以来,东海已经三次变为桑田。

很多人解读最后这两句诗,说是世界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必然的,社会的发展前进是必然规律。

这是将唯物主义哲学硬套进诗里,成了干巴巴的哲理,完全失去了诗的艺术魅力。

我以为人间正道,指的就革命事业,为了这革命事业,无数人抛头洒热血,才换来今天人民的胜利,这前仆后继革命精神,无不让人内心情激昂,天若有情,看到这无数仁人志士的热血,必为之动情,为之苍老。沧桑二字,不仅指变化巨大,还含着为了这变化所付出的一切。

解读完全诗,现在说说为什么我认为毛主席的这首诗是近两百年来七律的压卷之作。

首先从影响上来看,近现代诗词中,没有一个人的诗词有毛主席诗词这么大的影响力。不是说别人写得不好,但别的文人写得再好,影响也只在文人的圈子里,而毛主席的诗词,在广大民众中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其次,这首诗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

再次,这首诗本身就有极高的艺术美感,把它当成单纯的文学作品来读,也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

只看最后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它升华了全诗的主题,点出了革命果实的来之不易,这其中是无数先烈的热血。再推广一点说,自有人类以来,人间正道便是无数人用生命走出来的,最后这两句,可以说是所有为了人间正道而献身的人的悼词,因此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