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军情作者:执戈者

美国大选投票如火如荼——这会儿,除了特朗普和两位竞选人忐忐忑忑等待结果外,还有一个国家也在忐忑之中。这就是印度。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与国防部长埃斯珀不久前访印期间举行的美印“2+2”对话会,可以看作是美国对印度的一次“下聘之旅”。美国向印度送出了“大礼”:两国正式签署《地理空间合作基本交流与合作协议》,允许印度使用美国提供的全球地区突审数据,来提高巡航导弹的弹道导弹打击目标的精确性。这一协议的签署,意味着印美今后将共享重要敏感情报和信息,而印度也可以从美国购买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如军用无人机等,印度与美国的军事合作进一步加强。

美国和军事同盟国之间通常会签署三个基础性防务合作文件,即共享军事设施的“后勤安全协议”、共享地理空间情报的“基本交流与合作协议”、联通军事通信系统的“通信、兼容与安全协议”。在此之前,印美两国已分别于2016年签署“后勤安全协议”,2018年签署“通信、兼容与安全协议”。随着《地理空间合作基本交流与合作协议》的签署,印美关系进入到一个新的“蜜月期”。

既然是“蜜月期”,双方自然少不了说些“甜言蜜语”。美国大肆吹捧印度的“大国地位”,许诺了今后与印经济及军事安全合作的“大饼”,答应帮助印度获得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让印度感觉有点儿飘飘然不知所以;而印度则表示,积极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推进,加强与美国的经济军事合作,就差递上“投名状”表白心迹了。一箩筐的“情话”说下来,双方都觉得心满意足。

然而,就在双方的“情话”还萦绕在耳之际,印度突然发现美国人居然说起了谎话,并要求美国给予纠正。事情的缘起是:在美方公布的“2+2”对话文字记录中援引印度防长辛格的话称,印度面临“来自北方的鲁莽侵略”,这句话被认为明显指向中国,印度方面对此提出抗议,称辛格没有说这句话。双方经过几天交涉后,美方最终修正记录,将辛格的措辞改为“印度面临挑战”。

这件事儿说起来就“一句话的事儿”,但印度不惜大费周张要求美国纠正,表明印美的印美“蜜月期”关系并不是那么的牢靠。更深一层的意义则在于,印度并不想全身心地“委身于美国”,它还要保留“第三方选择权力”,也就是说,美国尽管送上大礼包“下聘”了,但印度并没有将美国当作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对象。

对于这句话出现在美国方公布的文字记录中,有说是翻译错误,也有说是美国有意为之,故意将这句话安在印度防长的嘴上,也许这些可能情都存在,但这不是问题的本质,问题的核心在于两国都想按照自己的意图来发展双边关系,并对此做出一厢情愿式的理解和利用。

美国的想法很简单,也很直白。蓬佩奥将美印“2+2”对话标榜为构建反华联盟的一部分,把印度当作“反中国威胁”的一枚棋子。既然美国给了印度军事同盟国家的待遇,那么,印度天然就应该成为美国构建的反华同盟的一员。辛格所称的“挑战”不管原话是什么,都应该是指向“北方”的中国。这才是美国想要的。

但印度显然不这样想。虽然中印关系目前陷入了困境,印度一些官员和媒体也不断炒作所谓来自中国的“威胁”,但那“山歌”都是唱给自己人听的,也许还存在提醒中国关注印度国内“民意”中对华强硬一面的目的,但印度并不想在有第三方参与的情况下谈及中印关系紧张的一面,以避免造成印度在联合第三方对付中国的口实。

也就是说,印度要营造的形象是,印度还是一个游走在大国之间的、具有独立自主性的国家,它在单独面对中国时不惮于展示强硬姿态以树立所谓“大国形象”,并以此来达到对内凝聚民心士气、对外强化“大国地位”的目的。印度也想表明,它与美日澳等国加强军事合作,是它大国地位的反映,而不是投入某种军事同盟集团,成为美国主导下的一个普通伙伴。这可以理解为印度既想与美国保持暧昧,又不愿意被美国的一纸“婚约”所束缚,还想保持一个对外体面的“自由身”,这样的话,它就可以在中印关系中留下退路,也为下一步与俄罗斯的合作中留下空间。

美国事实上也看透了印度的心思,想逼着印度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把印度彻底拉入到它的反华阵营中,所以,才会出现辛格所说的与美国听到的“不一回事”这种“乌龙事件”,印度迫使美国修改记录的一幕。美国就是想造成一个事实,即印度已经完全倒向关依赖美国,印度则想要通过这件事儿强调自己“仍然单身”的事实。

这么说吧,印美“蜜月期”的情话与谎言表明,双方的“塑料夫妻关系”目前仍然具有脆弱性,哪怕是同床,也在各自做着不同的梦。今后,双方在各自相互算计的过程中显然还会把表面上的文章做足,但却都无法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印度最大的问题在于,当它与美国保持了“事实婚姻”之后,它的身上将不可避免地留下美国的印迹,一个收下美国“聘礼”的印度,还想保持自主八面逢缘,恐怕是做不不到了!因此,印度也就忐忑地等待着美国的大选结果,据此再作新的考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