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经历过许多次的磨难。从半封建半殖民地到帝国主义侵略,再到建立一个统一国家,中国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而建国之后,也并没有轻松多少,二战后的国际局势,机遇和危险并存。实力强的能够获得发展机遇,实力弱的也很容易受别人打压。新中国在当时就是抓住了机会,埋下了许多发展的基石。而这就离不开“两弹一星”的辉煌成果,也离不开老一辈科学家的努力。就比如这位放弃美国高薪,并带回51名留学生的老人。他一生都在为中国搞原子弹,但却鲜少被人关注。

1945年的8月6日美国向日本投下了一颗“小男孩”。三天之后,又投下了一颗名叫“胖子”的原子弹,两颗原子弹让广岛和长崎化为废墟,巨大的威力也让全球震惊。

因此那一年的中国不管是哪一方 都埋下了建设原子弹的梦想,而美国军方在当时就透露给国民政府,愿意接受中国人学习原子弹的意愿。听到这个消息后,国民政府立马派人找到了吴大猷、华罗庚和曾昭抡希望他们联合两名青年学者,一同前往美国学习。因此吴大猷旗下的两名学生,也前往了美国,他们分别是李政道和朱光亚,而今天我们的要介绍的就是“两弹一星”的功臣“朱光亚”。

当时的朱光亚其实已经小有名气,在西南联合大学的时候,他师从周培源、叶企荪、吴有训、赵忠尧、吴大猷等教授。在诸多名师的栽培下,拥有极强的物理学基础,并在西南大学的物理系留校担任助教。原子弹的威力,让他充满热情和向往,因此他十分珍惜这一次机会。不过这个集结精英的考察团,在跨越大洋来到美国后,却遇到了想象不到的对待,美国人用高傲的语气告知他们。“美国有关原子弹的各个科研机构均不准许外国人进入”这让远道而来的中国科学家,充满了屈辱和不甘,也让年仅21岁的朱光亚下定决心。自己这辈子一定要造出核武器。

得知无法学习相关知识后,考察团也就只好就地解散,各奔东西。朱光亚在吴大猷的建议下进入了他的母校密执安大学,在理想和抱负下,选择了和原子弹有一定挂钩的核物理进行研究。

或许是因为傲慢和偏见,朱光亚在美国学习的时候。很快就在日夜废寝忘食的读书中,获得不小的成绩,他用了3年的时间,就获得了密执安大学的博士学位。期间也发表了许多著名的论文,包括《符合测量方法(1)β能谱》等等,在美国科学界有了一定的名气。

不过在1950年,新中国建立后的多重困难。让远在美国的朱光亚有了回家的想法。那一年他26岁,美国不少机构都已经许诺了他高薪职位,但经过考虑,他最终放弃了这些工作。并拒绝了美国经济合作总署的救济金。决心回国参加祖国建设。同时, 朱光亚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新中国肯定不单单需要自己,因此在他的牵头下,先后有51名留美同学被他说服。最终选择回到祖国参加建设。同时还联名撰写了一则《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信中是这么说的“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回去吧。祖国在迫切地等待着我们”,在看到这封信后不少的爱国留学生被激发,同样收拾起了行囊,开启了回国的浪潮。

而回到祖国的朱光亚,很快就投身到了新中国建设中,他先在北大物理系担任副教授。为中国的物理和光学培养了不少的人才。然后在1956年,在中国决定发展自己原子能事业的时候,他率先报名了该工程的研发工作。从1957年到1964年,朱光亚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空投航弹和首次导弹和原子弹“两弹结合”,和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为这些核武工程,提供了关键技术和问题的解决途径,也使得中国成为少数几个独立掌握核技术的国家。而在参与完“两弹一星”后,朱光亚再度组织参与了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筹建和项目研发。为中国核能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朱光亚老先生一生都在帮中国造原子弹,不过却一直都十分低调,始终鲜少出现在公众面前,也是两弹一星所有功勋中最晚被解密的功臣。不过虽然低调,但他做的事情一点也不少,一生不仅勤恳还十分淡泊名利。他将自己的一些奖金,全部捐给中国工程科技奖助基金会,助力中国科学发展,也正是因为有着朱光亚先生这样伟大的人,才有了如今我们的盛世光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