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章丘铁锅,正在演绎传统技艺守正出新的时代剧目。

近期,“鱼鳞纹”章丘铁锅在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热卖引发关注。经济导报记者走访章丘铁锅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牛祺圣,听他讲述章丘铁锅的传承与创新——“鱼鳞纹”锅创作改良的经历。

“鱼鳞纹”改良版章丘铁锅热销

近日,“鱼鳞纹”章丘铁锅在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热卖。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在拼多多平台上,今年5月开店的一家新店铺,已售出1万余口“鱼鳞纹”章丘铁锅,获得烹饪用具店铺口碑榜和厨房烹饪用品店铺口碑榜的双料第一名。

那么,“鱼鳞纹”章丘铁锅是何“物种”?“鱼鳞纹”是否属于章丘铁锅?

11月2日,在济南章丘相公庄镇河庄村的一家农院里,经济导报记者见到了章丘铁锅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牛祺圣。原来,“鱼鳞纹”章丘铁锅是牛祺圣近两年研发的“不粘锅”新品。

与传统的锅如明镜略有不同,经济导报记者看到牛祺圣手中的“鱼鳞纹”章丘铁锅锅身铁板厚重,鱼鳞纹均匀光亮,形成高密度的“物理涂层”。

“说起这口锅,还要感谢几年前从北京来的一位客户。”牛祺圣告诉经济导报记者,按照客户的定制要求,需要打一口低碳铁锅,而且是经过捶打、不粘的锅,且不能加涂层。

“咱是手艺人,不懂新材料,还得从工艺上琢磨。”牛祺圣有着匠人的朴实和执拗,他从本就具备不粘特点的传统镜面章丘铁锅下手,反复捶打试验,发现在锅上留下的锤窝不仅可以存住油,也可减少食材与锅面的接触面积。

“这其实是不粘锅的基本原理,将其运用到章丘铁锅上,更好的起到了不粘的效果。我给他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鱼鳞纹’锅。”据牛祺圣介绍,从2018年起,他带着儿子牛大伟将鱼鳞纹锅作为其制作的主打产品。

▲图:11月2日下午,章丘铁锅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牛祺圣(左)与儿子牛大伟(右)在自家院里捶打(摄影 王雅洁)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牛祺圣,今年已过古稀之年。祖辈打铁谋生已有七八代,他从14岁跟随父亲打铁至今快六十年,从最初的打造锄、镰、锻等生产衣具和铁锅、菜刀、剪刀、铁钩子等生活用品,不断研究改良的牛氏懒汉、牛家镰刀锋利轻快,减轻了农业劳作的劳动强度。

直到现在捶打已成“网红”章丘铁锅,他仍每天坐在炉旁,坚持再“改一改”。

旧时,章丘铁匠铺多为“老少炉”,即以丈夫掌钳,妻子拉火,儿子抡锤的模式营生。如今,“老少炉”的炉火在这座牛家宅院里依旧红彤彤。

直播带货为“正名”

章丘铁锅的火爆,其实源于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3》的热播。一时间,手工锻打的章丘铁锅晋升国民级“网红”,火了概念之后,便是乱了市场。

突如其来的名声大噪,由此带来大量的仿造品和山寨品。经济导报记者在当地走访发现,不少章丘当地铁匠反映,如今的章丘铁锅市场,外地销量反而比本地销量更大,成为一种特殊又普遍的现象。

经济导报记者从章丘政府部门了解到,2018年以来,当地成立济南市章丘区铁匠手工艺行业协会,以倡导铁器制品行业建立标准,规范铁匠行业行为准则,抽检协会成员产品打击市场中地理商标相关的假冒伪劣产品,支持、保护匠人精神,推动手工技艺传承。

今年1月,章丘区人民政府向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报送《关于“章丘铁锅”申报地理标志产品的函》,特申请将“章丘铁锅”列入地理标志产品并予以保护,授权济南市章丘区铁匠手工艺行业协会为“章丘铁锅”普通集体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注册申请人。同时,在报送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函件中,其进一步明确了章丘铁锅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拟保护界定范围。

经济导报记者留意到,10月20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的公告》,其中章丘铁锅锻打技艺成功入选。

正所谓真金不怕火来炼,“守正出新”的章丘铁锅也无惧市场的检验。

在直播带货元年,章丘铁锅踏上新电商推介的快车。以期能让消费者更直观的对章丘铁锅历史背景、手工锻造工艺有所了解。

▲图:拼多多平台上,店家在直播推介“鱼鳞纹”章丘铁锅(摄影 王雅洁)

今年5月9日,牛祺圣作为当地章丘铁锅新品牌章美的技术总监与济南市章丘区委副书记、代区长边祥为一起走进拼多多直播间,为章丘铁锅代言。

令牛祺圣没想到的是,这次直播吸引了33万网友的注意,一小时竟卖出去将近3000口锅,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

当新电商拼多多通过直播加平台补贴的形式,解决章丘铁锅的流量、品牌和消费者认知等问题之后,牛祺圣和章丘区政府认为,这将是中华传统工艺再次被广泛认可的新机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