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蚂蚁集团的业务构成,蚂蚁集团包括五个业务板块,支付、微贷、理财、保险和其他,目前核心业务为支付、微贷和理财业务,2020H1营收比重分别是36%、39%、16%,净利比重分别为32%、53%、11%。

目前饱受争议的是其微贷业务,很多自媒体将该业务理解为小贷公司,做的是高利贷生意,风险极大但又不担责,因此暂缓其上市既保护了投资者,又保护了消费者。

先说小贷业务。蚂蚁集团的微贷业务包括消费贷(花呗、借呗)和小微经营贷,截至2020H1期末,蚂蚁集团促成信贷余额21536亿元,其中消费贷17320亿元、小微经营贷4217亿元。

在资金来源方面,蚂蚁集团主要是通过合作方式,提供技术支持,由金融机构实际放款。截至2020H1期末,蚂蚁旗下子公司小贷公司表内贷款余额占比仅1.68%,自营利息净收入占比不到5%,技术服务费收入占比达到95.2%。据测算,2020H1技术服务费用费率为2.96%。整体来看,蚂蚁集团业务模式更类似于360金融、趣店等网贷公司的助贷业务,而不是小贷公司的息差业务。

再说高利贷嫌疑。蚂蚁集团的消费贷日利率大部分在万分之四左右(即年化利率14.6%),小微经营贷大部分贷款的日利率为万分之三左右(即年化利率10.95%)。其中花呗用户平均余额约2000元,小微企业和小微经营者客户户均余额3.1万元。贷款利率比较来看,花呗的利率与银行信用卡利率大致相当,借呗的利率明显高于银行消费贷利率(5%-7%),小微经营贷利率低于民间借款利率(14%-16%)。总的来看,其贷款利率并没有超过国家的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构成高利贷。

再说其业务风险。目前蚂蚁业务风险性有两点,其一是资产证券化发行ABS,2014年以来,蚂蚁小微以花呗债权累计发行4567亿元、蚂蚁商诚以借呗债权累计发行2886亿元。不过2020以来,其ABS发行量已较2017年体量大幅萎缩。

其二是其庞大的贷款余额缺乏兜底措施,监管部门担心再遇到P2P金融风险。因此,11月2日银保监会和央行共同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

但问题是,蚂蚁集团是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获取的资金,自己赚取的是不到3%的技术服务费,息差是由金融机构赚取,那么在理论上不应该承担资金成本和坏账风险。如果既要出资金,又要提供技术和渠道,那么干嘛不自己全部赚取息差收入呢?

网络小额贷款业务主要用户是个人和小微企业,由于缺乏信用体系和风控措施,这些用户之前一直不被银行所青睐,即使在现在,银行消费贷的申请门槛仍然比较高。经过这次风波,想必大部分人都知道银行消费贷的利率低于互联网公司的小额贷款(包括微粒贷、京东金条等),那么包括借呗在内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会受到沉重打击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没有大数据和消费场景支持的小额贷款,风险会更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