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金融系统贯彻落实工作。会议指出,增强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新股发行制度的每一次变化,都在A股市场引发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自此,新股发行注册制广受期待。从注册制落地实施看,证监会推动形成了从科创板到创业板、再到全市场的“三步走”的改革布局,即注册制改革经历了从增量市场试点,到存量市场试点,再到全市场推广的过程。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迈出了股票发行注册制的第一步。2018年11月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这标志着注册制改革进入启动实施阶段,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经过此后8个多月紧锣密鼓筹备,2019年7月22日,首批科创板25家公司上市交易,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这一重大改革任务正式落地。数据显示,从开市至今,科创板上市公司超过180家,IPO融资金额占同期A股的一半。

可以说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注册制,全面推行真的已经开始出现了,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看这件事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注册制的推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大势所趋,我们看到西方主流资本市场基本上采用的都是注册制的模式,注册制的优势就是基本上监管部门对于注册制采用的是一个宽进严出的状态,对于注册制的企业是比较宽容,只进行合规性的审核,但是对你企业的后续实行非常严格的监管,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注册制对于保持市场活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通过严监管从某种意义上又能够确保上市公司的品质,所以在这样做注册制并不是一件坏事。

其次,我们要考虑中国资本市场实际上是一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状态,最早的时候,我们中国的资本市场采用的是审批制,基本上各个省都有一定的名额,可以说通过名额来进行分配,这个时候的上市公司经常会出现良莠不齐,甚至于不少要破产的公司,通过上市名额的形式获得融资。之后整个上市公司体系又开始采,用了核准制的方式,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保荐体系。但是同样因为这个体系有一定的问题,形成了比较明显的上市堰塞湖,大量的公司排队上市,真正获得上市的企业有相对较少,所以也不适合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现在采用注册制,无疑是顺应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是整个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

第三,从长期的角度来看,注册制的核心依然是退出机制,毕竟现在上市变容易了,如果没有好的退出机制来监管整个上市公司的话,就会导致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给整个中国资本市场带来巨大的压力,所以一定要完善健全退市机制,允许公司能够上市,但同样也要推动公司在某种情况下具备退市的可能性。让好的公司可以通过上市获得资本市场的价值认同,但是也要让坏的公司一旦突破了监管的底线,要进行严厉的打击,坚决让其退市,从而让整个市场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氛围。

注册制是好事,但是要推广好注册制,退市机制必须要健全,而如今对于中国来说,我们有了比较好的试点推广注册制势在必行,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整个体系,让注册制真正发挥有助于资本市场成长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