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你所失去的东西,才能避免陷入压抑之中。

心理学研究发现,丧失现象对个体的身心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谓丧失现象,指的是个体失去了原本所拥有的事物。这种事物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有形的事物包括财富、健康、工具等;无形的事物包括爱、友谊、地位等。凡是原本为自己所有,并且十分珍视的事物,在失去之后都会对个体产生巨大影响。弗洛伊德认为,能否理性地看待你所失去的东西,将直接决定你的个性、信念、品质、世界观、生活目的等。那么,到底如何看待丧失现象,又该如何应对丧失心理呢?

拥有与失去,是人生的常态

正如《红楼梦》里所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拥有与失去伴随了我们的一生。如何看待拥有与失去,也成为生活的智慧。心理学家认为,个体长期处于匮乏状态,身心发展会产生残缺。个体不能拥有基本的需求,在认知、信念、世界观的构建方面会产生严重的问题。同时需要意识到,个体不能理性地看待失去,同样会出现类似的问题。个体面对失去的事物,负向情感会令个体产生愤怒,而正向情感则会产生内疚。当内疚心理投向个体内部时,就会产生压抑和负罪感。长期的压抑和负罪感,严重阻碍了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拥有和失去,是人生的常态。此时你所拥有的事物,也许到了彼时就会失去它。而彼时你未曾拥有的事物,此时却正在拥有它。对未曾拥有的执念,以及对已然失去的懊恼,都会对个体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个体不能客观地看待拥有与失去,那么身心发展受到阻碍,个体将永远停留在一个较为幼稚的阶段。有些人看上去心智极为不成熟,就是因为在他们人生的某个阶段,没有接纳自己所失去的东西,没有拥有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拥有与失去,是人生的必修课

本质上是一种成长,是为了让自己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事物。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所拥有的事物,对自己所失去的事物,没有任何感觉的话,那么这个人既不会珍惜所拥有,也不会努力争取所失去的东西。所以个体在失去心爱的事物后的压抑心理,其实是对自己的惩罚。这种惩罚的目的是重新认识事物的价值,并且重新评价该事物与自己的关系。当你对自己的惩罚越严重,也就越意味着你离不开它,它的价值也就越大。自我惩罚,加深了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本质上是一种成长。

对未作出努力而感到懊恼。个体在失去了心爱的事物后,之所以会惩罚自己,是因为个体觉得自己可以做出行为反应,以此来避免失去的结果。个体认为有能力、有机会来避免失去的结果,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没有采取这些行为,导致后悔心理的产生,所以才会惩罚自己。不管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也好,还是根本没放在心上也好,总之原本可以一直拥有的东西,因为自己的原因失去了他,所以就要惩罚自己。

能够意识到失去心爱事物后的压抑心理,是对自我的惩罚是很重要的。这意味着你要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并且不要沉溺于对失去事物的伤心之中。因为你意识到是惩罚,所以你明白惩罚的本质不是本身,不是跟自己作对,而是让自己更好地迎接未来,让自己更懂得珍惜未来所拥有的事物。如果你不能意识到这是一种惩罚,总是让自己沉浸在过去的事物中无法自拔,那么你很难有积极的未来。有些人整天闷闷不乐,就是因为沉浸在过去的事物之中,总是容易伤感,难以摆脱低沉的情绪。

如何在失去心爱的事物之后调整自我心理?

及时弥补

当你失去所拥有的事物之后,要在第一时间采取弥补的手段。因为这是最有机会挽回的时期,但是要做到用理性的方式处理。因为既然已经失去了,这就意味着你之前的处理方式是错误的。只有重新决策,采取更加有效的行为才能弥补过失。当然,这样做的目的也并不全然是为了挽回失去的东西,同时也是为了让自己能够真正地放下。有些东西失去后明明知道不可以弥补了,但是你努力弥补的原因,是不让自己留遗憾,不给心理上产生任何阴影。

学会珍惜眼前,珍惜当下

所有的失去都无疑在提醒你,要学会珍惜当下。正是因为你没有珍惜当下,所以当你失去它的时候,才会如此懊恼,才会以压抑的方式惩罚自己。要明白惩罚自己并不是成长的目的,因为成长过程中总是要面对诸多的拥有和诸多的失去。惩罚的目的是让你学会如何对待自己所拥有的事物,是让你看清你身边的事物与你的关系。成长,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拥有并且不断地失去过程中,学会珍惜当下。

总而言之,失去心爱事物后的压抑心理,是对自己的惩罚。惩罚并不是目的所在,惩罚是为了让你更好地珍惜当下。

作者:九霄云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