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视网特约网评员:李怀华)

10月30日,《镜头里的故事·云岭小康展画卷》大型主题系列直播第五场——“看得见巨变,留得住乡愁”,走进大理州洱源县凤羽镇,展现了当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小康发展之路。大理州聚集更大力量,以实际行动兑现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大理有风花雪月的浪漫,有跨越千年的古城印象。一脉山,一泓水,将这座城裹在里面的大理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在“苍山洱海、风花雪月”之外,还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滇西边境片区的主战场,集民族、山区、贫困于一体。

“凝心聚力消除贫困,携手共建全面小康。”五年来,大理州坚持以脱贫攻坚和洱海保护统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州之力尽锐出战、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目前,全州1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34个贫困乡镇、541个贫困村已全部脱贫退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41.31万人,剩余的贫困人口已经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

贫困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就业,90%以上有劳动能力和创业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口获得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8766元上升到2019年的12665元,年均增长9.81%。4466户贫困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500元,兜底保障对象均实现“应保尽保”。脱贫攻坚成效一年比一年好,群众满意度一年比一年高,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走出了一条高质量脱贫之路,贡献了脱贫攻坚的“大理经验”。

产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乡村振兴美好图景正在展开。洱海之畔,一望无际的花海美不胜收;山上山下,百亩石榴树上硕果累累;致富发展、文化传承,剑川木雕艺术小镇正成为木雕传统技艺的发展创新中心;在鹤庆县“旅游经典+手工艺品”的产业模式已然形成,手工艺加工产业的发展为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发扬壮大传统工艺的同时,大部分村民已经稳步迈向小康。这一幕幕,不仅是大理州脱贫攻坚进行时的缩影,也是一张真切生动、充满希望的脱贫攻坚“大理答卷”。

回望过去,全州各族同胞消除贫困的行动从未停歇,农村面貌发生巨变,农民生活极大改善,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各族人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即将变成美好现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