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正月十五,上元节。上元节是祭祀道家天神“太一”的节日,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并称道家三大节。这一天,全国上下都要燃灯,“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南油倶满,西漆争燃。苏征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成鲜。”

唐朝实行坊市宵禁制度,一到晚上,严禁出坊,违者严惩不贷。但是上元节这天,朝廷特许取消夜禁。老百姓纷纷出门观灯,摩肩接踵,长安城万人空巷。“贵族亲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车马骈阗,人不得顾。”

大诗人苏味道有《正月十五夜》诗实录其盛: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太极宫南向长乐门旁边一座偏院内,一位白发苍苍的贵妇盘腿敷坐,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正向紫姑祈祷。与皇城外热闹繁华的氛围相比,这里显得尤其冷清。祈祷完毕,贵妇喃喃的说,五十年了,你在那边还好吗?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你,现在终于可以去找你了。早知道那日凌晨一别便是永诀,我绝对不会让你出门。

言毕,泪如雨下。

老妇便是隐太子李建成遗孀,前太子妃郑观音。隋文帝开皇十九年(599年)阳春三月,郑观音出身于北朝望族荥阳郑氏。高祖郑道玉,曾任后魏徐州刺史。祖父郑谌,曾任后魏颍川郡太守。父亲郑继伯,曾任北齐本州大中正、杨隋括州刺史。

观音这个名字,是郑继伯一位高僧朋友释智越起的。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释智越派遣灌顶与普明两位僧使前往江都拜见时任扬州总管的晋王杨广,请求杨广支持在浙江天台山建寺,当时江南尚未平定,群獠作乱,杨广遂遣司马王弘至天台山设千僧斋,于五峰山麓依图造寺,并说,“寺若成,国即清,可称为国清寺。”

翌年,也就是国清寺修建期间,郑观音出生。时任括州(今属浙江丽水市,离天台山不远)刺史的郑继伯前往天台山与释智越喝茶,并请大师给孩子起个名。大师恰好刚从普陀山归来不久,便道,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照见众生,这个孩子就叫观音吧。

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在楼台烟雨中”,上层贵族给孩子起名,多用诸佛名号。比如郑观音的丈夫李建成,小名便叫毘沙门,毘沙门是佛教四大天王之一,观音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两人可谓天造地设的一对。李世民的妻子长孙皇后,小名便叫观音婢,就是观音菩萨身边的婢女。

郑观音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道协女师,声昭姆教”,而且早慧,小小年纪博览群书,经常对前朝往事作出点评,深得亲友赞许。隋炀帝大业十年(614年),16岁的郑观音嫁给唐国公李渊世子李建成,时年李建成已经26岁。就在前一年,13岁的长孙氏嫁给李渊次子,16岁的李世民。即使从现在看来,李建成26岁才结婚也未免太晚了。因此合理的解释只能是,郑观音是李建成明媒正娶的正妻。结婚讲究门当户对,李建成一直没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之前一直跟小妾们一起生活。

大业十年对李渊来说是个多事之秋。大业九年,隋炀帝第二次征讨高句丽,命令李渊在怀远镇督运粮草。李渊妻子窦氏随军帮助丈夫处理琐事,积劳成疾,于涿州去世。同年六月,杨玄感起兵造反,被镇压后,杨广对关陇勋贵极度不信任,“多所猜忌,人怀疑惧”。李渊当时镇守弘化郡,兼知关右诸军事,“结纳豪杰,众多款附”。隋炀帝让他前往洛阳汇报工作,李渊病了,去的晚了,杨广跟李渊外甥女王氏说,“汝舅何迟”?王氏以疾对,帝曰:“可得死否?”李渊闻之益惧,因纵酒沉湎,纳贿以混其迹。

李渊身处嫌疑之地,遂想找个杨广信得过的人联姻自保。满朝文武一看,找到了郑继伯。郑继伯早从括州刺史的位置上辞官,也想找个朝中掌握实权的人光大门楣,两人一拍即合。《大唐故隐太子妃郑氏墓志铭》写道:高祖或跃在川,潜表讴歌之运。“或跃在川”出自《易经·乾卦》:初九,潜龙勿用。或跃在渊,无咎。正与上文李渊“纵酒沉湎,纳贿以混其迹”暗合。李渊这条潜龙沉于深渊,图谋“无咎”,于是搭上了郑继伯这条线。郑继伯由于释智越的关系,跟杨广处的不错,能帮李渊说上话。照礼窦氏刚死,李建成应该守孝三年,期间是不能结婚的。但是事急从权,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大业十一年(615年),李渊调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携四子及其家眷一起到了河东郡(今山西运城一带)。大业十三年(617年)年初,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带着李世民长孙氏夫妇来到太原,留李建成郑观音夫妇护家。此时的大隋江山风雨飘摇,各路烽烟四起,李渊密令李世民和李建成暗中招兵买马,交结豪侠,图谋起事。五月,李渊和李世民大计已定,派人前去河东,让李建成赶紧来太原,共襄大举。李建成只带了李元吉随行,把家眷全都抛弃了。

李建成不带家眷也是形势所逼。二人从小路前往太原,半道遇见从长安前往太原的平阳公主老公柴绍,六百多里地,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三人差点饿死,加上身后追兵甚急,李建成甚至生出投靠当地土匪落草为寇的打算,幸亏被柴绍劝阻了。六月,李建成三人来到太原,七月,李渊起兵造反,14岁的小儿子李智云被擒往长安处死。

照说造反是灭满门的罪过,但是郑观音身为犯官家眷,却毫发无伤,李智云都被杀了,她却没事,可见她的家族势力极其强大,这也是后来李建成死后李世民不敢动她的根源所在。

李渊攻破长安,自立为帝,封李建成为太子,郑观音成为太子妃。“凤舞鸾歌侈其欲,翠舆雕辇导其欢”,小日子过得不要太滋润。

武德四年(622年),李世民攻破洛阳,擒获王世充窦建德,被封天策上将,与太子李建成并驾齐驱,兄弟二人矛盾日深。李渊晚年沉溺后宫,兄弟二人为了争宠,纷纷笼络李渊的后宫嫔妃,李世民钱多(攻入洛阳后把宫中奇珍异宝都自己得了),派妻子长孙氏入宫搞关系。

长孙氏从小被哥哥赶出家门,寄居舅舅高士廉家中,宛若林黛玉进了贾府,锻炼出一套人情练达世事洞明的谋生手段,跟后宫嫔妃太监们打得火热,人人夸赞。毕竟又舍得花钱又会搞人际关系的人,人缘想差都难。李建成一来没钱,二来妻子郑观音出生名门,不擅长低头俯身跟底层人搞关系,只好亲自出马,出入后宫接纳嫔妃。

武德九年(627年)六月,李渊终于下了决心,想废掉李世民,李世民哭着说,我死不足惜,只是李建成淫乱后宫,我得把这事告诉你。李渊愕然,那你们明早上朝对质。当晚,李世民带了十个人潜入玄武门,长孙氏亲自给弟兄们整理弓箭马鞍,第二天,李世民将李建成一箭穿心。

对比郑观音和长孙氏就能知道,郑观音是传统的世家贵族妇女,美貌多才,恪守妇道,相夫教子,是个不可多得的贤内助,却不干涉丈夫在外打拼。长孙氏是落魄的下层贵族妇女,从小寄人篱下,学会了很多生存本领,能够弥补丈夫的不足,跟丈夫共同创业。所以长孙氏死后,李世民泣不成声,哭着说,“痛失良佐”。如果没有长孙氏出入后宫给他搞关系,他就没有诬陷李建成淫乱后宫的机会,也就没有第二天玄武门的冒险一击。从这一点上看,郑观音做的没有长孙氏多。

当然了,这完全是阶层出身差异导致的。真正上层贵族的妇女,都是不参加工作的,她们只负责貌美如花。需要跟老公一起创业打天下的,都不是上层贵族。

李建成被杀后,五个儿子都被杀死,郑观音被迁出太子宫,带着五个女儿住在太极宫南向长乐门旁边一座偏院中,时年28岁。

郑观音一夜之间从天堂跌入地狱,遂知“绮罗为悦己之资,琴瑟乃欢娱之用”。丈夫儿子死于非命,自己成了寡妇,心如死灰,形逐魂销,终日连照镜子梳妆打扮的心情都没有,“飞蓬在鬓,明镜生尘”,于是“捐饰玩,屏珍华,耳无丝竹之音,身有绨缯之服”,摒弃一切世俗繁华,专心抚育五个女儿,“昔有陶婴,恤孤资于纺绩;缅惟梁宣,励节在于衡泌。”

陶婴和梁宣都是《列女传》中的烈女。

陶婴小小年纪便死了丈夫,孤儿寡母靠纺织为生,有人看她可怜,就想娶她,陶婴作《黄鹄之歌》以明志。黄鹄就是天鹅,天鹅都是成双成对一起飞,其中一个死了,另一个就会殉情,即使不殉情,也绝不再找配偶。“夜半悲鸣兮,想其故雄。天命早寡兮,独宿何伤。寡妇念此兮,泣下数行。呜呼哀哉兮,死者不可忘。虽有贤雄兮,终不重行。”鲁人闻之,遂不敢复求。

梁宣是梁国寡妇,色貌双全,丈夫死后,誓不改嫁。梁王听说她的贤名,遂派媒人来下聘礼,梁宣说,我丈夫死的早,本想跟他一起去,奈何还有幼孤需要抚养,走不了。我听说,妇人之义,一往而不改,以全贞信之节。说完照着镜子,挥刀割掉鼻子,说道,大王之所以要娶我,就是看我长得美,现在我已残废,就没必要再娶我了。梁王闻知,叹息不已,尊其号曰“高行”。

由此可见李建成死后,李世民也向郑观音下过聘礼,但被郑观音断然拒绝了。齐王李元吉死后,王妃杨氏带着年仅两岁的女儿归仁县主嫁给二伯李世民,极受宠爱,长孙皇后死后,还一度差点被立为皇后。就是说,李世民本想将嫂子和弟媳一起娶了,奈何嫂子郑观音决心守寡,不再改嫁,李世民不敢强迫,遂罢。

因此《墓志铭》写道:古人遗烈,何以加焉。

随着贞观盛世的到来,李世民对这个倔强温婉的嫂子优待有加,"桑榆迟暮,汤沐优隆"。五个女儿相继出嫁,郑观音一口气活了七十八岁。死后,李治下令风光大葬,丧葬须用,务令优厚。七月七日,祔葬隐陵之侧。七月七日是牛郎织女相会之日,唐人元稹有诗云:七月七日一相见,故心终不移。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正月十五,月上中天,郑观音祈祷完毕,盍然而逝。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想,如果五十年前答应了李世民的求婚,很可能人生便会大不同吧。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用十九年时间写给宋神宗治国理政的教科书,一千多年来受到无数名人赞誉。

南宋史学家王应麟:“自有书契以来,未有如《通鉴》者。”

宋末元初胡三省:“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

清代曾国藩:“窃以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

老人家曾十七次批注《资治通鉴》,几乎读破,许多书页都用透明胶布粘住,他评价说:“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通鉴》里写战争,真是写得神采飞扬,传神得很,充满了辩证法。”

医生冯唐看了五遍《资治通鉴》,便去某跨国咨询公司干到了合伙人,身家亿万。他说,我从中学时代就开始看,看了几遍,掩卷沉思,就能给书中的帝王出主意,按我说的做都成了,不按我说的做,都“垂泪对宫娥”了。

总而言之,《资治通鉴》就是指导我们如何生活和工作的。现在人都喜欢碎片阅读,快餐阅读,其实这些阅读对人的帮助并不大。快餐没有营养,都是高油高盐,只会把你吃的油腻虚胖。碎片阅读就如干粮零食,吃的再饱,也不能跟正餐比肩。《资治通鉴》就是大餐,我们要反复看,看过几遍,就能人情练达,世事洞明。什么职场感悟心灵鸡汤啥的,里面全包了。

看书要有韧劲,但也要控制在舒适度之内。否则就不是享受,而是煎熬了。每天不用多,就看两页,基本就能看一个历史故事了。看完做点笔记,总结一下这一段到底写了啥,对自己有啥帮助,不用一年,你的为人处世能力就能碾压身边百分之九十的人。

对于一介草根,怎么才能提高自己,脱颖而出,被领导重视,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没有别的,只有读书,读好书。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不要相信什么读书无用,说这话的不是蠢就是坏,或者他也认识不到读书的重要,没尝到读书的好处。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尤其如果你身边的人都不读书的话,你更要读书。这样你才能再高一个台阶,完成阶层跃升。

与诸君共勉。

这套《资治通鉴》,全是彩色印刷,特别厚,非常适合小白阅读,只需两杯咖啡钱就能入手,赶紧买一套回家看看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