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贵州省卫生健康委消息,截至目前,贵州已有77个县启动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有效促进了医疗卫生资源下沉。

近日,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发布消息,全省已有77个县启动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其中35个县列为国家级试点,已启动建设182个紧密型医共体 ,纳入1213个乡镇卫生院和257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目前,贵州已初步建成以县级公立医院牵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的医共体模式。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是新时代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表示,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县域卫生健康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新时代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改革和完善。要加强医共体政策措施宣传和培训,关心关爱医务人员,引导各级医务人员自觉参与医共体建设。

据了解,2019年6月,贵州省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印发《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发展实施意见》,明确贵州省全面启动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建立县乡村三级分工协作模式,强化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融合,要求各地通过实行行政、人员、财务、业务、药械、绩效“六统一”管理,推动医共体成为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构建起新型整合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麻江县在贵州全省率先实施乡村一体化乡村医生“员额制”管理改革,将村卫生室纳入乡镇卫生院科室进行管理,将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外人员参照编制内人员进行管理并享受编制内人员评优、评先待遇,并为乡村医生购买养老保险、医疗责任险、工伤保险及医疗保险,有效解决了乡村医生后顾之忧,织牢了基层网底。

余庆县在医共体内,采取定目标、定团队、定主体、定职责、定流程、定绩效“六定”措施,创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建档立卡贫困人群慢病、大病、重病患者实行签约无偿服务,保障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促进服务民众健康能力提升。

贵州全省各地不断深化改革,在传统基层卫生三级网的体制下构建新型整合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通过实行县乡村三级共同参与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贵州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融合,真正实现预防为主的医疗卫生工作方针,提高民众受益水平和感受度。

浙江医共体改革围绕四个分开,“区域分开”是实施医学高峰计划,提高疑难重症诊疗能力;“城乡分开”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新一轮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围绕“上下分开”,通过资源梯度下沉和财政补偿机制,强化基层网点的作用;围绕“急慢分开”,通过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引导群众的合理就医。

他山之石

安徽蚌埠实施乡村医生培训计划,稳定基层人才。培训全科医生,与乡镇卫生院村室形成帮带教育,制定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常见病门诊和诊疗服务规范。组建“1+1+1+N”家庭医生的服务团队,为居民提供健康与医疗服务。组建县一级的远程会诊中心,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以专家资源、行政管理、诊疗服务、公卫服务和网络信息等市县上下贯通,推动县域医共体向紧密型发展。

山西省孝义成立了医疗集团,县级的医疗机构以专科优势为引领发挥龙头作用。搭建信息集成平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远程医疗,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数据共享、人才共享、教学共享。管理慢性病患者,采用慢性病防控模式,推进网格化和数据化的服务模式,慢性管理和公共卫生高度融合。

山东费县在县级进行医教融合、医防融合、医养融合方面,重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共体集团之内实行发展规划,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等统一管理。在依托费县人民医院和费县中医院构建医疗服务中心,为医共体的成员单位提供标准化同治化的服务,以专科协作为纽带,与城市三级医院建立松散型医联体。搭建县域卫生健康大数据工程,建立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利用分级诊疗,通过落实乡镇各个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优化资源配置,抓好病例分类管理,规范药品采购管理,县内建立统一的药品目录,县域内集中采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