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是否符合社会现状,是很多人判断该作品能否获得收视率或者票房的重要标准,毕竟这代表着观众们在这段时期的内关注点。然而这条定理似乎在好莱坞不成立。在全球流行病期间,“照理”来说关于医护类的影视剧应该大红大紫,ABC出台的剧集《良医》第二季去年年底首映,这个上映时间也比较适合,毕竟今年就进入了特殊时期。而且在大部分观众都无法去电影院观看的情况下,流媒体平台上的电视节目迎来了黄金发展期。然而在2020年好莱坞线上平台第三季度的收视率统计中,我们发现《良医》第二季收视率仅为0.87万,比上一季的收视率低了约49万,收视率走低。

该剧第一季虽然也不算特别卖座,不过他们在几个专业的评分系统中分数很高,在是网络电视的范围内还是比较成功——第一季增加了500万观众,每集18~49的收视率提高了约0.9个百分点,因为第一季是在17年首映,当时影迷们还没有形成在流媒体平台上看剧的习惯,美剧的受众体有限,当初能有这样的收视率已经不错了。既然《良医》第二季首映没多久后,就赶上了疫情,大家也更加关注医护行业,照理来说在第一季的基础下,迎合社会现状的第二季应该收视率火爆。北京时间11月4日上午,好莱坞记者Rick Porter也在个人专栏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良医》收视率走低,为何迎合社会现状的作品,在好莱坞不火?

Good Doctor第二季是迎合社会现状却火不起来的典型,这种情况实际上在好莱坞很普遍,就拿美剧的黄金年代(上世纪80~90年代)来说吧,《成长的烦恼》与《老友记》是当初两部在全球都流传很广的作品,很多其他国家的观众就是通过这两部剧集,了解美国普通家庭阶层的生活。然而美国观众对于《成长的烦恼》的迎合社会属性似乎不认同,他们觉得这部剧集中的人物设定显然都不太符合现实——当时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女性纷纷离开家庭投身到工作中,然而像这部剧集中理解妻子的工作,并且把诊所主动搬到家里来的丈夫几乎没有。西佛医生是当时美国人对于完美丈夫的幻想,所以《成长的烦恼》才会火爆。

那段时期真正迎合社会现状的《我为卿狂》,可能现在的影迷们都没有听说过。这也表明了好莱坞观众的一种心态——迎合现状的作品比较压抑,人们生活在复杂的现实中,本来就希望通过影视剧等艺术手段找到理想国度,至少是自己梦想的那样。然而那些迎合现状的作品,让人们“打回现实”,当然不愿意收看了。就拿《良医》来说,第一季上映的时候还没有全球流行病发生,大家更加注重创作手段。然而到了第二季赶上了疫情爆发,医生这个话题就成为了现实生活中的严肃话题,至少影迷们不想在荧屏上也再次感受“情绪的煎熬”,去观看一些脱离现实的作品反而更有意义。

笔者(沾沾自喜看电影)也认为,这就是迎合社会现状的作品,在好莱坞不火的主要原因。当然对于此列剧集,我们也要往好的方面看待,《良医》尽管收视率低迷,不过剧集的创作手段还是比较突出,首播当天观众人数最少,后面稍微有些回升。不过,如果这部电视剧和过去的形式一样,当影迷们逐渐涌入流媒体平台后,有可能增加几百万观众。如果该剧集有第三季的话,也能从第二季的低迷收获一些经验——同样是在周一,ESPN的NFL电视转播在观众总数上创下了五周来的新高,NBC的声音也有所改善。

为该频道收视率带来改善的是《与明星共舞》,这个节目在领头羊的位置并且每周都保持稳定。这就不是迎合社会现状的作品,所以说《良医》加入一些理想化的创作手段,或许是改善收视率低迷的方式。在18~49的试播中,语音的1.1和771万的观众在黄金时段领跑广播网络,与上周相比,它有一点增长(从100万和760万)。也就是说Good Doctor在接下来的系列还存在着提高收视率的潜能,当然这也要与宣传搭配好。既然该剧集主题与社会现状有关,而影迷们不太愿意在艺术享受的时候也面对现实,下一季的创作手段或许可以往理想化转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