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曾把步兵绑在坦克上打穿插,宋时轮对此提出批评

1979年的那场自卫反击战,实在是无奈之举,因为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不想打仗。但是越南小霸王却要把战争强加给我们,所以不能不打。我英勇的解放军在许世友和杨得志(后改为张銍秀)的指挥下,从东西两线对越军发起自卫反击,一口气打到谅山,完成对越惩罚任务后胜利班师。这一仗总的来说打得干净漂亮,但是战术上也不是没有可以总结的教训,比如把士兵绑在坦克上搞步坦协同作战,就曾经造成大量伤亡。时任军事科学院院长的宋时轮在到南疆考察时就曾向许世友提出批评。

1、 步坦协同作战的战场情况

把士兵绑在坦克上,是发生在高平之战的事情。当时我军打算消灭越军驻守在高平的346师,为此,派出43军坦克团2营准备穿插到东溪,截断346师的退路,然后对346师形成包围之势,然后对其进行围歼。考虑越军有强大的反坦克武器,坦克部队孤军深入,很容易遭受其毁灭性打击,于是我军采取了步坦协同战术,让376团2营的步兵搭乘坦克,一同快速推进,共同完成穿插东溪的任务。

但是通往东溪的道路,却是牛车土路,而且道路曲折,两岸都是高山密林,到处都有越南的防御工事和伏兵。坦克在土路上行驶颠簸非常厉害,为防止在快速行驶过程中,搭乘的步兵跌下,部分体格较弱的士兵就用背包带或者绳子把身体固定在坦克上面。当载着步兵的坦克行驶到悦山垭口的时候,由于越军在路上设置了障碍物,并且路两边的巨石造成一个狭窄的路口,坦克无法通过。

就在我穿插部队前进受阻的瞬间,道路两边的越军火力一起向我部队开火。拴在绳子上的步兵战士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就已经牺牲或者受伤。坦克仓促向敌人的火力点开火,因为要调转炮口,而炮身上也拴着战士,这样就把这些战士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短时间内我步兵战士就造成了80多人的重大伤亡。

我军在短暂的被动之后,迅速组织力量反击,很多战士从坦克上下来,并取下重机枪等装备,向敌人猛烈射击,而坦克更是把密集的炮弹射向敌军的工事。一阵激战,打退越军,然后清除障碍,穿插部队继续向东溪开进,并最终占领东溪,完成穿插围堵任务。最终我军全歼越南346师,高平之战胜利结束。

2、 宋时轮就步坦协同战术向许世友提出批评

战事刚一结束,宋时轮就带领军事科学院的专家来到南疆,他们要和从前线撤回来的将士们一起总结这次战役的经验教训。宋时轮一行深入部队,向战士们进行调查。

宋时轮跟许世友一样也是开国上将,而且他们两位将军都是华野的名将,历任纵队司令和兵团司令。宋时轮跟许世友作为战友,私交很深,两个人还是酒友,喝酒都是论瓶吹。宋时轮跟许世友不同的是,他是黄埔毕业,科班出身,所以军委让他担任军事科学院的掌门人可谓用人得宜。

两位老战友多年不见,自然少不了喝酒叙旧,但是宋时轮更没有忘记向老战友提出批评,指出不该在东溪穿插战中把士兵绑在坦克车上,造成战士大量伤亡。许世友怎能不心疼自己的战士,许将军当即表示接受老战友的批评。

三、步坦协同战术的教训和合理性

宋时轮和许世友两位老将军,作为老战友,他们自然可以倾心交流。我们作为局外人其实也可以对这件事有一个客观评价。

客观来说,步坦协同作为一种战术,原则上并没有错。为了让步兵跟上坦克的步伐,让步兵搭乘坦克,说起来也有合理性,因为当时我军没有运兵的装甲车,步兵要想快速行军,这不失为一个办法。但是,指挥员却没有充分考虑当时的战争环境,没有充分考虑到在遭受伏击的时候怎样保障步兵的安全。

苏联二战时候,有过这样的先例,但是苏联每辆坦克上搭乘的士兵是有限定的:重型坦克限载12人,中型坦克限载10人,轻型坦克限载6人。而我们的坦克搭载的人数高达20人,最多的搭载了26人。搭载人员如此密集,不吃亏才怪。而且,苏联还在运兵坦克周围,布置强大的火力掩护,而我们却没有,这也是造成重大伤亡的一个原因。

但是当时这么做,也是出于无奈,我们要追求快速穿插,又没有运兵的装甲车,又要实现战术目的,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而且在狭窄曲折的道路上,也根本没法在周围布置掩护的火力。

结语:许世友作为一员猛将,善于打穿插战,歼灭战。但是老将军百密一疏,也曾出现过前述那样的失误。好在他善于总结,并没有让那样的错误重复,据说,以后再搞步坦协同的时候,就没有再出现那样的情况。他宁肯让步兵跟在坦克后面跑也不让他们冒险。而且由于宋时轮的参与,直接促成了我军装甲车的研发和装备。这事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契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