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凭借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使得两位华语影坛的大师级导演,从银幕后,走向了舞台前。这两位分别是来自香港影坛的大导演尔冬升,以及来自内地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陈凯歌。在节目中,两位平日里严肃的大导演唇枪舌剑,插科打诨地探讨着年轻演员们的演技问题。平日里善于有计划地在银幕上给观众们呈现一出出好戏的大导演们,如今他们也用另一种方式,在舞台上给观众们上演了一出出别样的好戏。不过今天我们的话题还要回到两位大导演的专业上,今天的重点,我们要讨论一下,陈凯歌、尔冬升两位年龄相近的电影大师,在不同的创作环境里,如何融合到相互的对立面当中。

两位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导演,均出生在演艺世家,其中尔冬升的父亲尔光是著名的制片人,而他的两位同母异父的哥哥,秦沛和姜大卫则是香港影坛的大明星。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所以尔冬升在很小的时候,就顺利成章地进入了电影行业。出生在内地的陈凯歌的情况和尔冬升有些类似,但是陈凯歌的出道经历又和尔冬升有所不同,尔冬升当年出道是直接进入电影行业成为一名电影明星,而陈凯歌因为父亲陈怀恺就是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所以陈凯歌到了年龄之后,便进入到北京电影学院就读,而他大学的专业便是导演专业。

所以两人虽然看似家世背景类似,但是由于成长环境不同,所以两人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尔冬升因为成长在香港影坛,所以他从一出道开始,便明白电影就是一件有艺术成分的商品。但是陈凯歌成长在艺术世家,所以最初陈凯歌便意识到,电影是以艺术为生命的。尔冬升虽然进入电影行业较早,但是最初他是以演员身份混迹在电影行业的,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尔冬升出道没有多久便受到邵氏著名导演之一楚原的赏识,成为了邵氏的当红小生。但是在古装电影中扮演大侠,明显不是尔冬升的终极职业追求,所以他在1986年转型成为了一名电影导演,他执导的第一部影片《颠佬正传》,一改自己做演员时的电影风格。这部影片的成功,让观众和同行对尔冬升另眼相看。

仔细看《颠佬正传》这部影片我们会发现,这是一部聚焦于社会底层特殊人群的影片,这样的影片在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影坛还是极为少见的。毕竟香港电影一直都是以票房追求为目的的,所以当时在香港想成为大导演,所走的捷径,一般就是拍出有票房,且又有观众口碑的作品。像尔冬升这样,拍摄这样一部现实题材的电影,是非常需要有勇气的。但是《颠佬正传》这部作品还是有其商业考量的,虽然题材比较现实,但是尔冬升请来了周润发、梁朝伟等实力派演员,由于明星的加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影片的票房号召力。

《颠佬正传》这部影片的风格,基本决定了尔冬升后来的作品方向。一位邵氏的当红小生,混迹在纸醉金迷的香港影坛,但是却选择成为一名具有人文关怀,关心社会现实具有深刻视角的导演,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勇气。尔冬升在成为导演之前,在古装片中经常会扮演一些耍酷扮帅的大侠,他的这次转型,更是在现实中,用一种更具有深度的方式,将耍帅扮酷演绎到了极致。

陈凯歌的经历则更有意思,他作为国内第五代导演的旗帜人物,在刚出道时,便凭借影片《黄土地》技惊四座,随后陈凯歌又执导了影片《大阅兵》、《孩子王》等作品。并且在1987年《孩子王》参展戛纳电影节时,陈凯歌得到了后来《霸王别姬》的制片人徐枫的赏识,从而有幸执导了这部被誉为华语电影巅峰之作的作品。在陈凯歌导演生涯的中前期,他一直以艺术电影为主,终极的艺术追求和探索,是陈凯歌创作影片的核心目标。在这样指导思想的作用下,陈凯歌才创作出了如《黄土地》、《霸王别姬》等优秀的影片。

但是在2000年之后,陈凯歌开始转型为一名商业片导演。他的这种转变,源于内地电影市场形势的变化,随着内地电影市场的商业化进程,诸如陈凯歌、张艺谋这样的顶级导演大师,开始逐渐适应电影市场,执导诸如《英雄》、《无极》这样的纯商业大片。

电影自诞生之初,就具有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双重属性。在两者之间,电影更像是一种艺术品和商品的混合体,它既有为投资人谋取利益的任务,但同时它又是电影创作者的艺术表达。所以电影就像尔冬升叙述的一样,它是一种具有艺术成分的商品,电影的这一属性在香港影坛表现得更为浓烈。在香港影坛,电影的艺术性往往是为了电影的商业性做服务的,所以像尔冬升这种敢于在香港影坛拍摄现实题材电影的导演,是需要十分强大勇气的。

更有趣的则是陈凯歌导演生涯的变化,在陈凯歌近15年导演的作品中,他大部分作品都更倾向于电影的商业性。一部商业片和艺术片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创作目的不同,艺术电影所表达的更多是创作者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而商业电影所追求的,是为了更大范围地满足观众的口味,增加电影的娱乐噱头,以尽可能的增强电影的票房号召力。所以商业电影中需要有更大牌的明星,需要更大的场面,需要更强大的宣传力度,需要有一些和电影有相关性,但是却并不决定电影质量的噱头。

在商业性和艺术性之间,尔冬升和陈凯歌当初所处的创作环境,就像是电影的两个对立面,香港影坛纯粹的以追求票房为目的,内地影坛则更注重电影的艺术价值。但是电影本身却又是一个有机的混合体,无论它是纯粹的艺术电影,还是纯粹的商业电影,它都会带有对立面的因素。就像当年尔冬升执导影片《颠佬正传》一样,虽然这部影片是一部现实题材的作品,但是这部作品依然有其商业上的考量,而且在香港影坛这样的环境里,一部绝对赔钱的电影,根本连投资都拉不到。

而且从他们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电影市场也是相互融合的,就像香港影坛一样,它是以高效的商业片制作基地而著称的,但是在香港影坛的后期,依然诞生了如王家卫、尔冬升、许鞍华、杜琪峰这样的电影大师。而内地影坛,曾经的大师级导演,如张艺谋、陈凯歌,在他们职业生涯的后期,都转向了商业片的制作,由此可见,电影市场,和电影人都是相互融合的。而尔冬升和陈凯歌,他们虽然处在电影的两个极端的彼岸,但是当某些特定条件发生变化时,他们都会朝着对立面相互融合。也许这就是他们的命运吧,毕竟再大的导演,也只是娱乐圈的“打工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