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我写了两个项目,提到了湛江知名的两位亿万富豪。他们在上个世纪90年代崛起,风光一时,成为湛江的明星老板,但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们却陨落了。与他们同样的陨落的,还有湛江(包括吴川)的多个老板,到底原因何在?

二十多年前,湛江的房地产业刚兴起,带来大量的时代红利,敢闯敢干敢想再加点运气,不少“洗脚上田”的老板一朝爆发成土豪。但农民企业家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弱点,守业比创业难得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容易自我膨胀,迷失自我。

出身低微之人一朝发达,很容易自我膨胀迷失方向,对自己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甚至认为自己是老天眷顾的“真命天子”,对成功的原因没有客观认识总结。不知怎样发财,也不知怎样失败,一直都处于迷迷糊糊状态。

后期未能加强自身学习修养,行事高调,社会兼职交际多,与各职能部门、银行和媒体接触过多,经营管理分心。同时由于自我膨胀,很容易一意孤行,做出一些错误的决策。决策一定,投资巨大,就算发现失误,也已经骑虎难下了。

二是相信政策有余,对市场规律把握不足。

农民企业家从政策和时代红利中攫取第一桶金后没有及时转型,还是依赖传统的官商合作模式,未能更好地捕捉国内外相关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规律,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守业。

由于自身对社会的认识有限,早期的决策大多是依靠别人的指导,钻政策的空子。但每个人的眼光和站位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过去成功的经验也不一定适用于未来,如果自己没有学习能力,那就只能去相信别人的结论或是既成的经验,对市场的变化无法把握。

三是家族管理模式的弊病。

这是民营企业的通病,职业经理人制度实施不够彻底,内部管理裙带关系严重,不少民营企业成于斯败于斯。亲戚在早期跟老板一起打江山,但在后期不一定能跟上企业的发展。

当然,要脱离家族管理模式,说起容易做起难。亲戚虽然相对忠诚,流动性小,但管理水平和个人素质有限。何况在利益面前,就算是亲戚也管不住自己。有个老板的亲戚就挪用了200多万的公款。

老板很多时候任用亲戚,只是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来安慰自己罢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科学的人事管理和激励制度。

四是家族接班人培养得不够好。

由于没有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创一代夫妻对生意疲于奔命、透支健康之余,还忽略对富二代的培养,财富难以传承。现在湛江的富豪当中,富二代能继承家业的很少。由于天份和努力不够,勉强上任,最后是将父亲的基业全部败掉。不添乱不啃老的富二代,已经算是成功了。

对于这点,香港企业家就想得通透很多,盖大楼商厦留给子孙收租,不再进行高风险的投资,成立家族基金,不准子孙挥霍,每月固定领取一笔固定生活费,保障富贵生活,要想过上更豪华生活就要自己赚钱。这一点,香港船王许爱周就做得比较好。

当然,作为一个老板,能取得傲人的成绩,他们肯定有过人之处,但再厉害的人,也有盲点和误区,需要不断反省和提升。关于某些湛江亿万富豪的失败原因,到底是运气还是自身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