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即位时已是45岁,在古代社会这个年龄很快就步入了老年了,他死的时候是58岁,绝算不上长寿。在他之前的康熙帝69岁,而乾隆帝而是达到了89岁。那么,雍正为何如此短命呢?

看到这个问题,估计有很多人会说,雍正是因为工作强度太大,活活给累死的。也有人会说,他崇信佛教、道家,迷恋长生不老药,找了一群道士在宫中炼丹,结果反而害了自己。

这些说法不能说没有依据,史料中也确实记载了雍正帝的工作十分辛苦,而他的死也确实和丹药离不开关系。可是,很少有人会提及雍正本人的身体素质。说到底,身体素质才是决定寿命的关键因素。

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雍正青壮年时期的身体状况,虽谈不上是羸弱多病,但也绝非骁悍强健。这一点可以他自己的评价中看出。雍正四年十月,他曾将自己与其父做过一番比较,说:“皇考六十年来所行之事,朕力能效仿者,无不遵奉施行;其力所不能者,则朕黾勉于他日。……皇考神武天授,挽强贯札之能,超越千古,众蒙古见之,无不惊服。而朕之技射,不及皇考矣。”

满族最初是游猎民族,骑射是本民族的特点。康熙帝在继承和发扬了这一民族传统上,无论对自己还是对诸子,要求都很严格。命诸子木兰秋狝、随军出征,无不含有锻炼诸子骑射本领之意。

胤禛如果是强悍之人,在多次秋狝与从征的实践中,自然早就显露头角,而不致过了不惑之年,射技仍然一般。由此可以推断,雍正青壮年时期,体制一般,性格不甚活跃,在需要付出强体力的射猎活动中不是佼佼者,但在机智多谋则高出众兄弟一筹。

雍正即位后,由于面临胤禩等人嚣张的分裂活动以及前朝遗留下来的种种积弊,雍正不得不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政务中。他自认为在勤政方面比皇考还强:“自古帝王,未有如我皇考还勤政者。即皇考之勤,亦无自朝至幕办事之理。”

雍正这样的自我评价不算过分,他在位十三年间,批阅过两万多件奏折,近二十万件的部本、通本就是证明。除此之外,他还要召见大臣,处理朝政。无论军务、灾情、税收、会考,几乎事事过问。

一个人若整日埋在这样繁重的政务中,日久天长,健康必然要受到损伤。雍正四年时他就承认自己的精力不足。雍正七年底,当胤禩、年羹尧、隆科多等人处理完毕,又颁发《大义觉迷录》,国事家事都趋于稳定时,雍正疲劳、衰弱的身体再也无法支撑,一下病倒,且这次病情来得十分凶猛。

这场将近一年的寒热病,几乎送了雍正的命。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当时最受宠信的汉大学士张廷玉在自订年谱中,有过点滴记载:“自春徂秋,圣躬违和,命张廷玉与马尔赛、蒋廷锡办理一切事务,并与御医商订方药,间有密旨,则命张廷玉独留。”

雍正八年十月,雍正痊愈,特颁上谕:“今夏秋之间,朕躬违和,马尔塞、张廷玉、蒋廷锡赞襄机务,公正无私,慎重周详,数月之中,朕得以静调摄者,实赖伊等之力也。今朕已痊愈,宜加恩赐,马尔赛、张廷玉、蒋廷锡著各给一等阿达哈哈番,永远承袭,仍各加二级。”

雍正此次患病的严重,还可以从他曾将遗诏的内容透露给大臣这一点得到证明。雍正十三年雍正帝死后,张廷玉在追述当年情形时说:“大行皇帝因传位大事,亲写密旨。此旨雍正八年九月曾密示廷玉。”

由此可见,雍正八年胤禛患过的这场病,一度危机性命。否则他不会违背自己创立的秘密建储的初衷,将传位大事透露过臣下,并且还向弘历等人交代,务必让张廷玉、鄂尔泰二人配享太庙。

雍正八年,胤禛正还是53岁,这个年纪得了这样一场大病,以后的健康程度可想而知。若保养调理得当,还是可以让生命正常延续的,若乱施医治,则容易走上短命的道路。事实证明,雍正帝后来的表现却有点病急乱投医,非但没有延续自己的生命,还害了自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