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自我标榜的话,但现实中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可谓凤毛麟角。固然,历代文人流传后世的诗词作品不可胜数,可谓汗牛充栋,但写诗绝不是如吃饭睡觉一般简单的事。曹子建七步成诗,那是在性命攸关的情况下的急中生智,中国历史几千年也就出了他一个。所以东晋谢灵运说他有八斗之才。李白斗酒诗百篇,乘醉写下《清平调词三首》,贺知章读了他的《蜀道难》之后推其为“谪仙人”,从此获得了“诗仙”的美名。

曹子建

同样,几千年的历史,也只出现了一个李白。绝大多数诗人还是得踏踏实实读书,精雕细琢写诗。其中有很多诗人需要反复推敲、琢磨、修改,才能留下光照千秋的诗作。比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齐己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更有一部分诗人,绞尽脑汁,苦心推敲,留下了著名的苦吟故事。从这些人的诗句中,让我们明白了创作是一件很严谨的事,写诗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春风又绿江南岸

我们都知道著名的“推敲”典故,贾岛除了留下这个佳话外,还有一首著名的《题诗后》。

题诗后

唐 贾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这样的:诗人在一次赶考落第之后,与堂弟无可同住在长安西南圭峰之草堂寺,但是这时无可决定独自出门南游庐山西林寺,在一个刚下过雨的午后,诗人正式送别无可,心生感慨写下《送无可上人》一诗,诗中“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就是诗人倍加称道,自言写了三年才完成的佳句。

独行潭底影

除贾岛外,历代不乏其他诗人,继承了他的传统,留下了苦吟、推敲炼字的千古名句。

晚唐诗人卢延让,在诗坛上虽然名气不大,但是有一股执著的精神,不但连续参加了二十五次科举考试,而且留下了一个表明他在文学上精雕细刻态度的千古名句: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苦吟

唐 卢延让

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

不同文赋易,为著者之乎。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被人赞为“身无一寸禄,名扬千万里”的晚唐诗人方干,在创作上的态度堪与卢延让媲美,在他不太为人熟知的两首诗里,留下了两句令人感喟不已的名句:“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赠喻凫

唐 方干

所得非众语,众人那得知。

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

月阁欹眠夜,霜轩正坐时。

沈思心更苦,恐作满头丝。

沉思心更苦,恐作满头丝

贻钱塘县路明府

唐 方干

志业不得力,到今犹苦吟。

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世路屈声远,寒溪怨气深。

前贤多晚达,莫怕鬓霜侵。

最为人称道、广为流传的莫过于大名鼎鼎的杜甫,在一首律诗中表达的创作观点: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唐 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春来花鸟莫深愁

杜甫再另一首诗中,自道创作经验。他认为写诗可以陶冶性灵,而诗人凭什么写好诗呢?自己是刻苦用心来写诗的,每写诗,都要反复吟诵、修改。这就是他的“陶冶性灵在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解闷十二首其七

唐 杜甫

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

新诗改罢自长吟

中唐的王建,也曾留下诗中佳话:

中唐诗人王建也在一首诗中表达了他虽落魄却仍痴心不改,为了锤炼诗词、留下佳句而至于满头白发:典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

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

唐 王建

江上数株桑枣树,自从离乱更荒凉。

那堪旅馆经残腊,只把空书寄故乡。

典尽客衣三尺雪,炼精诗句一头霜。

故人多在芙蓉幕,应笑孜孜道未光。

江上数株桑枣树

继唐代诗人后,宋代诗人方回,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字穏句圆经几炼,定应九转已丹成。

次韵赠赵岂卿吟啸公之孙乃父亦能诗

宋 方回

大门祖父昔闻声,交臂差池恨晚生。

欲与万山修郡志,谁能三世擅诗名。

故知龙颔无鱼目,更觉松心异舜英。

字稳句圆经几炼,定应九转已丹成。

自骑驴炼推敲字

诗僧释善珍也表达了推敲炼字的独得之乐:自骑驴炼推敲字,不与人知安乐方。

破衲

宋 释善珍

破衲褴襂两鬓霜,耳边谁管俗雌黄。

自骑驴炼推敲字,不与人知安乐方。

五柳传中寻靖节,孤桐声里见嵇康。

深山敢叹无知己,饥食松花死亦香。

到了清代的袁枚,表达起来就有趣得多了。但同样表达了对创作的严谨态度。

遣兴

清 袁枚

爱好由来着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这些诗词,这些名句,不仅体现的是古人的创作态度,写诗的辛苦,更为我们今天练习写作提出了要求,做出了榜样。也让我们心生敬畏,明白创作不是简单的事,一定要秉持严谨的态度。你认为呢?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