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一方面军的长征中,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将士们负责过关斩将,充当开路先锋,与敌人的堵截部队浴血搏杀。而负责断后阻击追兵的,主要是红五军团和红九军团。董振堂率领的红五军团,前身是原西北军孙连仲部,这支队伍在季振同、董振堂、赵博生等人的领导下,举行宁都起义,投入了人民军队的阵营,于是就被改编为红五军团。

红五军团后来随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一起行动,在西征中损失巨大,军团长董振堂被俘后不屈而死。而红九军团虽然也在长征中遭遇了减员,并同样曾随红四方面军一起行动,却走上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最终成为八路军120师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九军团的军团长叫做罗炳辉。罗炳辉,云南彝良人,出生于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中。长大后,不甘心命运安排的罗炳辉只身前往省城昆明,准备进入滇军中谋个差事,却未能成功,被迫在昆明做起了赶车夫。

但罗炳辉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时刻寻找机会进入滇军,功夫不负有心人,罗炳辉最后终于成功如愿,成功进入滇军做了一名士兵。罗炳辉进入滇军后,在唐继尧部表现异常出色,受到了唐继尧的重视,被提拔为随身副官。当时,唐继尧正与顾品珍在云南争权,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罗炳辉对此痛心疾首,遂离开唐继尧,前往广东投奔朱培德部,在朱培德的领导下跟随孙中山参加革命。

罗炳辉骁勇善战,武力超群,特别擅长指挥长途奔袭,很快在朱培德部出人头地。在北伐军攻打南昌之战中,时任营长的罗炳辉率部充当开路先锋,攻打牛行车站。此战中,罗炳辉率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到车站,经过一番浴血奋战夺下车站,为北伐军打开了胜利之门,充分显示了自己飞将军的本色。

北伐军攻下南昌,朱培德成为江西省主席,罗炳辉被任命为吉安县靖卫大队大队长,成为朱培德帐下的红人。此时,一个人来到了南昌,改变了罗炳辉的命运,使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个人就是罗炳辉上级朱培德的老同学:朱德。

朱德来到南昌后,担任南昌公安局长,并负责训练军官教育团,为我党培养了一支革命力量。罗炳辉与朱德经过几次接触后,深深被感染,遂决定放弃自己在旧军队的高官厚禄,投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阵营。

1929年7月,罗炳辉在吉安率靖卫大队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五团,罗炳辉担任团长。起义后,罗炳辉率部在湘赣大地纵横驰骋,尽显飞将军的本色,为湘赣根据地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罗炳辉的部队扩充为红12军,罗炳辉成为军长,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红九军团成立,罗炳辉被任命为军团长。参加革命短短五年时间,罗炳辉就做到了军团级首长,可见他的军事能力是多么强悍。

在长征中,罗炳辉率红九军团浴血奋战,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很好地掩护了红军主力的前进。后来,红九军团改编为红32军,随红四方面军一起行动。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会师后,改隶红二方面军,这支部队后来成为120师的重要组成部分。

罗炳辉在抗日战争中先后担任过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第五支队司令员,协助陈毅、叶挺等人指挥新四军与日寇浴血搏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皖南事变后,组织上决定重建新四军军部,罗炳辉被任命为第二师副师长。

当时,第二师师长张云逸还兼任新四军的副军长,实际指挥第二师的其实就是罗炳辉。第二师的实力虽然远不如粟裕的第一师、黄克诚的第三师,但是在罗炳辉的率领下,依然取得了不俗的战绩,他们火烧淮安城,保卫半塔,创建淮南抗日根据地,罗炳辉也成为当地百姓们口口相传的“罗司令”。

长期的征战,使得罗炳辉积劳成疾,抗战临近胜利时,他患上了高血压,一度卧床不起。为了迎接抗战胜利,罗炳辉奋起精神,坚持前往前线继续工作,被组织上任命为新四军第二副军长,无奈天纵英才,1946年6月,飞将军罗炳辉因病去世,年仅49岁。

罗炳辉是人民军队的一员杰出将领,他在红军时期做过第九军团军团长的职务,抗战时期则做过新四军支队长、副师长(实际主持工作)、第二副军长,依照这个资历,他如果不过早去世,在1955年将肯定会被授予大将军衔。

感谢您的阅读,敬请继续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