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本来就是兼具自住和投资属性,只不过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投资属性被过度放大了,所以我也认为它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实体经济,因为被金融化和投资化,其实背后隐藏着很多问题。

这才有了调控,到最后发展到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这个新定位,从而继续指导新调控的落实,事实证明,调控是对的,房住不炒也是对的,一方面坚守房住不炒不动摇,另一方面其实也有因城施策来做平衡,这样一来,房价基本上就可以稳定在一个水平,不会大涨大跌。

原因很简单,哪里市场过热就调哪里,市场冷了就会适度放松或助推一下,总之,一切为了稳定大局。所以,你会发现,现在的调控基本上是常态化了。但我也知道,调控等手段都是权宜之计,但也不能由此否定调控的作用。不能说因为市场经济就否定了调控,实际上,无论是什么经济,调控都是有必要的。

既然是权宜之计,那什么时候应该退出,我想说,我们必须清楚,当市场稳定到一定程度后,当房地产长效机制建立后,行政性调控一定会退出,毕竟它只是权宜之计。然而这是一个比较相对长期的过程,你可以看到,接下来5年里,房住不炒依然是调控的主基调。也就是说,调控成果还需要有待巩固。

哪怕是今年上半年那么艰难,但是调控依然没有放松。当时有很多专家呼吁救市,放松或放开调控,最典型的就是董藩和李铁两位专家。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表示,应该对原有政策调整,至少把“一刀切”的各种政策取消,包括取消限价、限购以及限贷等措施,允许有条件的人在房地产低谷时期购买相对低价的住房。

听起来好像是为了购房者着想,殊不知,这可是坚持了很久的调控刚刚出成果,如果就再次放弃,一定会前功尽弃。事实也证明,有些城市把调控放松了,导致房价上涨,市场过热,从而又接着进入调控的循环中。

难道还看不出吗?只要条件还不成熟,有些城市一旦放松放开调控,势必会引来市场的过热。我们不能让来之不易的调控成果付诸东流。

北师大教授的董藩当时也呼吁救市,“必须尽快救市!房地产业既是国民经济主导产业,也是支柱产业,还是先导产业。房地产业直接带动了建筑、建材、规划设计、钢铁、纺织、家电、家具、装饰、绿化等几十个关联产业的发展。尽快调整房地产调控政策,已经成为必需的、也将是最有效的对策。”

这些专家的心情可以理解,他们可能对房地产有很深的感情,也可能或者说一定是跟房地产利益直接相关,因为董藩就是这么直接,他曾要求自己的学生40岁时如果挣不到4000万就不要来见他,可想而知,对房地产这样的行业,现在不再像过去那样,你说他能甘心吗?

无独有偶,“六个钱包”备受热议后,经济学家樊纲再次放出雷人言论,“房地产可以限购、限贷、限离婚,只有限价不可以!”

近日,樊纲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表示,“我一直说住房市场,限购、限贷,限这个、限那个都可以,反正限各种。你限离婚都可以,这些都是购买力价格背后的一些参数,这个参数可以经过各种政策调整,但不能限价,千万不要去限价格,限价格等于破坏了市场机制。”

当然这话之前也说过。我也承认,其实樊纲的“六个钱包”的话又被曲解的意思,毕竟他说这句话是有前提的,如果你有困难应该先选择租房,如果可以凑够家庭6个钱包可以买房。当然是你有这个条件。但是对于这次言论,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我觉得,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也不能说樊纲的话就毫无道理,的确,我们的房地产长效机制也应该尽快出来了,但是迟迟未能如愿。所以只能把调控常态化。我们不去纠结为何长效机制没出来,很显然,现在是不适合退出调控的一些手段的。在限购、限贷、限价、限售、限商五限政策中,都是属于行政手段的政策,为何限购限贷你可以理解,限价就不可以呢?

我曾经说过,有些很贵的房价存在是合理的,毕竟有钱人多了去了,应该让他们去买。但那个时候一定是保障性住房已经相对满足广大中低收入群体后,否则,放开政策后,高端住宅的房价就会波及到普通的商品房价格,就跟普通老百姓有关系。

所以,你可以说高端市场卖再高的价格都跟普通老百姓无关,但不是这个时候,现在就一定有关系。如果贸然放开政策限制,市场再次被热炒,中低收入购房者就一定会慌起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