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伤医出不穷,标本兼治解隐忧

中医讲求标本兼治,表面病征要缓解,病源也要根除。内地医患关系日趋对立,暴力伤医事件层出不穷,早已演化成严重社会危机,堪称隐忧处处,同样需要实行标本兼治,双管齐下解决问题。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两名医护人员日前遭一名病患刀袭致重伤,后者其后跳楼自杀身亡。事发原因众说纷纭,有指施袭者存在精神问题,过往曾于该院求医,但对疗效不满意;亦有指事发当日排队看诊名额已满,施袭者要求增加名额不果,从而情绪失控犯案,总之不管真相如何,悲剧及社会恐慌已经造成。

一段网传视频可见有人持刀追向数名医护及保安人员,当中有人身上染有血渍;而据目击者所讲,凶徒当时是见人就砍,医院大厅乱成一团,不知是否有更多人受伤。

而该段视频中的一个情节亦引发舆论热议,便是被追砍人群中的一名保安人员当时只顾自己逃命,避入房中,遭网友质疑「失职」;再从其身形来看,明显年龄偏老,势难抵挡凶徒,医院当初为何不聘请青壮年人士来做保安?

从治标的角度来说,加强医院保安力量无疑是重要一环,包括人员年轻化、武装化,使其拥有保护民众的能力,人手不足便多聘一些,就像面对不断恶化的校园安全问题,须在附近多设治安岗亭、护学岗,尽可能提供更周全的保护。再就是刀具管制问题,鉴于医院伤医、杀医恶性事件频生,怎可让人随便带刀入内?这方面大可仿效地铁站、机场等公共场所设置安检措施,以至需对院内手术刀具实行有效管控,避免被人「就地取材」。此举短期来看或会令医院乃至社会运行成本大增,但从长远计绝对值得,毕竟每次搞出人命,赔偿起来亦非小数目。

治标还须治本,譬如广西苍梧县某小学早前发生的刀砍师生案,行凶者就是学校保安,叫人如何防范?但此人行凶动机却值得留意,便是因工作上的矛盾激化导致,教训可谓惨痛。同样地,医患之间屡爆冲突矛盾乃至势同水火,又与医院的服务质量、医生是否保持职业道德等方面不无关系,有指本案施袭者或是因此前疗效不佳而发难,过往有否找上门讨过说法,院方又是如何处理的,都有待进一步厘清。

也有报道指,施袭者之所以精神有问题,是因过往在工作中受到不公对待引发,若然属实,则与广西那名保安一样,有了更深层的行凶动机。此类现象又可归类于「报复社会」范畴,表现形式亦更趋多元,像贵州安顺的公交堕湖悲剧便是由强拆引发,人们在谴责暴行的同时,更需考虑到如何才能减少社会戾气,及时化解矛盾与不公,而非将之激化、引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