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便对标中高考,别让学生成为应试教育下的“包身工”

图片来源于百度

就刚刚,遇到一老同事。一个半小时几乎都在吐槽:孩子才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要求每天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说是作文先从字数上早早对标中高考。每周交一张手抄报,说是培养语言的组织能力和感受语言的艺术感。每天三页钢笔字帖。然后才是其它常规作业。自从上了三年级,作业多到周一到周四睡得最早的一次是十一点。(11月7日观察者网)

这位家长当着老同事的面吐槽,我们没有理由怀疑是在散布虚假信息,是在“恶意中伤”其才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的科任老师。

想想真是可怕,除了常规作业,孩子回到家还要每天完成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每周交一张手抄报,每天三页钢笔字帖,其主要目的是早早对标中高考。才小学三年级,教师就给孩子灌输中高考意识,培养应对中高考能力,乃至于作业多到周一到周四睡得最早的一次是十一点,这的确近乎残酷——学生残酷得就像夏衍先生笔下的“包身工”。

教育不能出现“包身工”,这是肯定的,而事实上,一些地方的中小学仍在实行不折不扣的应试教育,让学生在书山中攀爬,在题海中沉浮,睡眠少了,眼睛近视了,身体羸弱了,学生还怎能成为国家和民族需要的合格人才呢?

当然,我们不要将板子全打在教师身上,教师也是“受害者”,他们承受着学校及社会的应试压力,不得不将压力再传导给学生,学生成了终端压力的“集大成者”。

素质教育已经实施了这么多年,效果如何,不难看到。一些素质教育较为典型的学校,在高考中不敌农村“县中”,不得不转而学习“县中模式”,这可谓“一夜又回到了解放前”,应试教育这块“臭豆腐”又成为人们争相购买的“小吃”。

小学便早早对标中高考,这样的教育理念狭隘和自私,最终伤害的是学生,妨碍的是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有关部门对此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对基础教育加强监管,别让应试教育的“臭豆腐”满大街的“售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