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破沉默的方法就是忘记自己,去倾听他人心底的沉默。

—— 柴静

1.

有一档电视节目,选手正式开讲前,主持人会说一句:“你说我听”。今天的家长朋友也应该养成这样的习惯,多跟孩子说:“你说我听”。

现在亲子关系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看来就是:家长认真听孩子说话的太少了。家长朋友总认为自己知道的东西多,生活阅历丰富,经常一副“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的口吻。在家长看来,孩子哪有那么多事,照着家长说的做就可以,没有耐心来跟孩子用心交流。

殊不知,在孩子小的时候不建立交流对话的信任基础,等到孩子青春期,等你想走近他,想跟他交流的时候,他却不愿意向你敞开了。现在一些稍大一点的孩子,跟家长在一起就不爱说话,觉得没什么可说的。你不问,他不说;你问他,他还不爱回答,让家长很恼火。

2.

一个朋友的孩子很自闭,不跟人打招呼,不跟大人说话,学习不上心,沉迷于游戏。后面尝试找心理咨询师,前几次见心理咨询师,也很抗拒,基本不怎么说话,都是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几次下来,咨询师发现孩子有几次提到一部电视剧的名字,一听名字,就是那种不是咨询师这个年代的人喜欢的类型,但是咨询师敏锐地感觉到这可能是建立深入交流的突破口,建立信任的基础。咨询师说,既然这部电视剧这么好看,那么我们一起来看这部电视剧吧,孩子当然不会反对。看完后,孩子叙说他自己的感受,并相互交流看法。

自此以后,孩子的心门打开了,开始愿意交流更多的东西,后面整个咨询过程都很顺畅,孩子感受到了咨询师对他的关注和用心。孩子的父母最后很感谢咨询师,说孩子现在变了,爱说话了,见人也有礼貌了。

你要想了解一个人,不是要对方听你说,而是要让对方说给你听。家长不要老是讲道理,不要老讲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不要总是急于给建议。要相信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经过努力想出来的办法,实施起来更好落地,也更有成就感。

3.

伏尔泰说:“耳朵是通向人心灵的道路。”学会倾听孩子说话,是我们家长必须修炼的一门功课。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一位朋友感叹与孩子交流的苦恼,孩子对朋友说:你们家长的气场那么大,我能跟你们说什么呢,你们总是对的,你们总是有理。你们什么都已经这么决定了,还征求我的意见干什么呢?朋友听到孩子这么跟自己说话,也是一肚子的苦水,认为自己为孩子付出这么多,孩子还不理解,把好心当驴肝肺。

我想作为家长如果不主动去尝试修复已经被破坏的“信任空气”,对话根本深入不下去,也不会产生实质性的效果,很多时候只是变着花样的简单重复,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还是尝试多听听孩子怎么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