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Edison Chen和Cloud共同创作

Edison Chen的技术专栏 https://www.zhihu.com/column/c_1289895935934271488

DIY的政治正确

AMD Yes在中国的DIY圈基本就是政治正确。其核心原因是AMD处理器相比intel能够在更低的价格,获得更多的核心,并在类似鲁大师,Cinebench这样的测试软件中获得更好的性能。

更高的得分/更低的价格=更好的性价比= AMD YES

Zen 2时代AMD得益于“更好的性价比”在零售市场就翻了身(上图是我618时候,京东平台自营intel 9+10代对AMD处理器月销量统计对比)。但鲁大师,Cinebench这样的测试软件性能更多表现是多线程性能,而多线程性能更多代表的是理论性能或者说是生产力性能,而和日常应用体验和游戏表现是脱节的。这种脱节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是相对较低的频率(Zen 2的IPC相比Skylake其实并没太大问题),第二是Zen 2的CCX架构,这种架构虽然能够更为容易堆多核心,但跨CCX L3通信性能就会大幅下降,这问题影响对游戏这样的重度需要核心通讯的应用就十分明显。

当然,Zen 2的这些问题AMD自己也是心知肚明的,因此在下一代的Zen 3上致力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是去掉了4核一个CCX的设计,而改成8个,这将显著提升游戏性能,同时原有16+16MB的分割L3也变成了32MB统一的L3,另外单个核心的IPC也提升了19%。这样改变我们本文会分成Zen 3的微架构、Zen 3的整体架构/平台,Zen 3的生产力性能和Zen 3的游戏性能4个方面对Zen 3进行解读,最后再给与读者选择建议。在架构方面我们将纯理论,而在生产力测试和游戏测试又完全基于实际应用,贴近用户的真实应用环境。

另外这代苏妈Zen 3的售价也超过intel,颠覆了AMD一贯核足价优的传统印象,甚至有些AFAN觉得有点难以接受,我们也将在本文通过数据来说明Zen 3性能带来的价值是否能够支持其高昂的价格。

本文篇幅较长,完整阅读大概需要20分钟以上的时间,目录如下:

Zen 3的微架构

Zen 3的整体架构

Zen 3平台 CROSSHAIR VIII DRAK HERO解析

Zen 3的生产力性能

Zen 3的游戏性能

Zen 3的购买建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