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速了经济向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也让人与机器的关系再次成为行业内热议的焦点。

2020年11月4日,在广东举办的2020企业创新生态圈大会上,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猎户星空董事长傅盛先生,带来题为《AI新机遇:服务机器人大时代正在到来》的演讲,深入阐述了他眼中人工智能、机器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发展,以及疫情带来的改变。

《亲爱的数据》整理了实录,请享用。

谢谢主持人,大家早上好!我从2015年开始就布局人工智能相关的一些技术,在2018年的时候推出机器人产品,到现在摸索也差不多4年时间。我想把其中的一些心路历程和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顺便打一下广告,卖卖我们的机器人。

我看了一下演讲稿,以前我在猎豹移动的演讲从来没有这一页,这几年做2B和2G,所以个人的介绍变得很重要。

我是2002年加入互联网,我是360首任的产品经理,2008年出来。

那个时候就在想一个问题,上市以后你会有一种巨大的空虚感,以前最需要的东西叫钱,突然发现钱生活起来不是问题了,要问自己为什么还要努力的工作,这个问题折磨了我快1年时间。

所以在2015年的时候我就想出一个事情,我想做机器人。其实我当时说要做机器人的时候,我跟很多行业的朋友聊,大家都说你为什么想做机器人。

我们当时就想我们下一个台阶是什么,为什么要做机器人这件事情,其实我是认认真真思考了,无非是内因和外因,我2002做的第一个产品做360最早做的就是帮助中国人上网的工具,后面帮助你的电脑更加安全的工具,后来我创造猎豹移动,当时我们做到全球日活有2个亿。

对我来说可能自己宿命就是做工具,其实我们在上市以后也做过游戏,我们的游戏在全球下载超过20亿,但是我们的游戏不是那么挣钱,好玩但是不挣钱。

我们也做过内容,我们海外直播,美国当时最大的第三方海外直播是我们做的,包括今天这个抖音收购了我们当时天使投资,成为抖音的Tiktok。

所以从个人而言我已经做过好几款产品,在中国甚至在全球都有很大的用户量,我非常希望能做一款产品,这个产品的开启可以让一个行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且这个产品它又是通过既有技术的基因又有产品的定义去完成的,因为我是一个产品经理,我不是像云从科技的周曦博士是博士学历,技术功底很强。

所以,我想一定是产品经理真正的核心的责任是完成从技术到用户之间的桥梁的作用。如果技术已经完美了,那就不需要产品经理,技术如果像我们想像人工智能,打开一个人工智能什么都能干了,那就不需要产品经理了,人工智能上来就能做最好的产品。

正是因为技术的不完美,也正是因为技术到用户之间还有那一条鸿沟,才需要产品经理这个角色。

所以从我内心来说,我既对工具这件事情有足够的经验,说实话我也很热爱,我从小就喜欢做一些实验。

今天的创业有非常多的机会和风口,我觉得最后中国的创业也会回归到像今天美国创业,包括刚才那个老爷子一样,70岁了,依然做他最热爱的机器狗,只有热爱才有可能使得一件事情持之以恒,不管外部的变化都能够坚持。这是内在的。

外在的是什么?我们回过头去看所有经济的发展,尤其在二三十年来,刚才云从科技的周曦讲得更厉害,可能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更多是一个体力的延伸,互联网出现之后,我们整个经济的业态都是从一个物理世界向数据世界的迁移,如何把一个实体化的场景或者说应用的场景变成一个数据化的场景,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效率提升的机会。

我们回过头看,PC和手机,当PC出现的时候,我印象很深,因为我是1978年生人,八几年看到美国不行,日本很厉害,结果美国出现PC这么一个产品,使得美国出现内部的信息化和高效率。等到乔布斯发布了IPHONE一个,移动互联网从此拉开了序幕。

中国也赶上了这一波,把我们整个移动互联网做到全球基本上最领先。我们在2012年我就想通一件事,美国的APP做得不如中国的APP,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中国的APP做到美国去。所以我们2010年创办,2014年上市,快就很快,所以叫猎豹,太快跑起来发热,散发不了。

这几年的经济发展,最早是把办公的自动化,OA,办公流程变成自动化和无纸化,再把我们生活的很多东西变成了掌声手机的移动互联网化。所以我就一直在想,有没有可能出现一个设备,它使得我们的传统的场景或者今天不能叫传统了,前年我见一个创业者,他说我们做的东西和你们传统互联网,我说我怎么变成一个传统的人。

我觉得现在没有传统和不传统,只有不同的场景还有不同的思维。我有没有可能找到这样的设备,使得实体场景也可以像互联网有效率。

我一直做客户端,我从2002年就开始,我在参加一次政府搞的论坛里面,大家讲云,云的时代,4个嘉宾是做云的,百度云、阿里云,腾讯云。

我是做端的,如果没有端的出现其实云是没有入口的。

我们在讲云的时候往往讲什么云、数据中心的时候,其实我们反过来看标准化终端的出现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如果没有PC当年苹果电脑后来的IBM的金融机,互联网时代无从开始,因为你要在每个地方用不同的设备去完成一些工作,这个设备就不可能大量被复制,廉价化,大量被普及,如果没有苹果发布IPHONE,移动互联网就不可能普及到老人、孩子还有出租车司机那,因为它的每个APP有自己的界面,才使得这个应用的种类、应用的易用性大幅度增加。

我是一直做端,即便我们叫机器人这么一个高大的名字,它本质上就是可被复制性的大规模的终端,这个终端能不能非常快速被部署,完成数字闭环。这就是我刚才讲的。

我当时的假设命题从外在的环境看,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传感器的丰富、算力的出现,我们有可能找到这样的终端的,这个终端我们可以把它叫机器人,但是我们眼里的机器人和波士顿动力眼里的机器人一定是两个品类,为什么从自我出发,因为我是做产品经理,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去定义一款产品,大家每个人脑海里的机器人长得都不一样,我们有没有可能出一个长得一样的机器人让大家接受。

所以这就是我们当时做的一个口号,我们能够让人类从重复的体力劳动解放出来,能够使实体经济变得像互联网一样有效率。我又跟很多实体经济聊,做互联网不是有个网站搞个公众号就叫互联网,互联网最牛就是数字驱动,数字都是有价值的。

最近惹争议很大的马云说数字是石油,为什么是石油?

因为数字本身能够生长出很多的东西。比如今天的淘宝不是某一个人做的决定,今天淘宝的生长已经不再是管理团队做决定,是用户买家卖家供应链做决定。当供应链去搜一个产品的时候,即便淘宝没有,但淘宝有这个数据,留存下来它就会把老干妈作为它的数据标识,肯定就会去上货,就会有卖家去卖。

我们猎豹移动在海外发了100多个APP,我不可能管得过来,本质上就是看数据,它上线的第一个时间起,有多少人上线、留存、使用都变成它内在驱动的核心。所以能够让实体经济变得像互联网一样高效的核心,是把物理世界的东西变成数据化。

AI的出现使这件事情变得可爱,在AI出现之前我们摄像头都不是数字化的记录,或者不是我们需要的数字化的记录,所有的监控摄像头都只是录像流,AI出现记录才是每个人的ID和人脸。

当AI出现以后所有的麦克风录下的是每个文字。本来讯飞的系统会出字的,它就变成文字,所以它就开始数字化。

我跟云从科技周曦博士有一点点观点小不同,我认为人工智能帮助人去延展智能这件事情或者延展得很高我认为是有点难的,至少有点路要走,我认为让很多人从低层次的重复劳动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好的机会去接受更好的教育,把更多的人从低阶变成高阶,让人工智能去完成低阶的工作是我们很重要的事情。

我跟实体经济的人讲,有人问你一句话,不买你的东西,你不会记录。为什么在抖音上你的每个,它为什么要坚持每个都得划过去,因为出下一条是它自动,它收集不到你的喜好,所以每个都需要你滑,点赞、评论,这些都变成数据,就知道你的喜好,就能更好为你提供服务决策,那个引擎就会越来越强大。所以实体经济真正要解决的是数字采集,而不是靠经验驱动,而是靠数字驱动,数字驱动的核心是一个好的店长走了,这个店分分钟可以复制出来,因为有足够的数据支撑,任何一个人有基本的技能,有上进心责任心就能把你这个店干得更好,这个数据是谁也带不走。所以互联网看人来回跳,跳谁都差不多,都是数字驱动很重要的点。

当时我们就想我们要做一家公司要做机器人,但这个机器人我们要把它重新定义一下。当然不见得我们就对,我当时变了很多机器人公司,有的是特别注重硬件,比如像波士顿动力,日本也有一个两足的行走机器人。有的人从硬件角度,有的人从AI的算法角度出发,像我们从几个方面都想出发不多,当然都想出发也很难。

为什么都想出发呢?

我觉得也有一个隐含假设,第一个隐含假设就是今天的AI是一个弱AI,我是强烈同意周曦博士的观点,一定是人机写作,如果今天AI怎么替代人,其实不行的,它只是在一个很垂直很限定的领域,某些让我们看上去稍显的领域可以替代人,或者非常固定的场景在某些程度,就像计算器能够算得比我们好一样。我在美国也有基金,也看过很多美国创业企业,我认为美国做硬件的时代基本已经过去了,其实做硬件一定是能够,中国供应链太强大了。

第三个是软件,我认为真正实现标准化的端以后,定制靠软件完成,而不是靠硬件,不是我在一个场景就出一个不同样,经常有很多人买我们的机器人,说外形能不能定制一下,我说不定制,我可以给你定制软件。

比如说智能手机为什么智能,不是因为苹果出了100个型号的手机,老人买老人的,小孩买小孩的,它是出一个型号的手机,在上面跑着不同的APP,当出现了滴滴这样的APP的时候就可以打车,出现外卖的时候就可以叫外卖,出现儿童教育的时候孩子就要上网课了。所以软件才是定义的核心。然后再加上服务,就是数据中台、后台、云端大脑,我认为这其中的比例不是厚此薄彼的关系,我一直不认为只要有了人工智能就有了一切,我也不认为人工智能就在技术这一点上哪家公布是一部绝尘。最后是你把这个技术变成一个产品,这个产品能够让用户很容易接受,它和所有的技术都一样,都会走过这个时代。

所以我们当时下了苦功夫,第一个我们全自研了自己的AI技术,后来我发现AI公司都很牛,让它帮我做一点优化或者定制,人家不理我。后来我发现如果不优化不定制,买一个板子加一个壳,就能做一个机器人,那个机器人就不能用,不是说人家的技术不好,可能放在那个壳里就有回音。说一个词,这个词比如是天安数码城,如果天安这个词不在它的大云库里就识别不准。

我们只有自己做,因为自己做更容易定制,今天我们做每台机器人有自己的语言模型,我们在每个企业里面那些词我们都可以更大概率地识别。而且我们语音系统小爱系统大部分语音解释用的是我们,那个发音那个是我们的声音,华为的声音也是用了我们的,美的智能音箱是用整个语音技术做的。

再往下就是硬件,做软件的人做硬件,就像当年我几个好朋友,像李想、李斌做电动车,做软件的人做硬件,没谱,的确没谱,我们烧了很多钱,但是我们基本上练就了知道怎么去做一款硬件的基础能力。因为我也找过很多硬件厂商想合作,这取决于大家是否看好这个市场的问题,效率一直没提出来。后来我们下定决心做硬件。

再就是软件,软件是我们最强的地方。我们把它做成第一个叫模版化,机器人硬件一不用写代码,在后台托两个码就可以了。你再往下深入一层我们开放了几百个API,可以让你在上面写APK。

所以我的理念就是,我们定位机器人就是进一步标准化的机器人,通过APP去定制,在每个场景下APP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已经做通的场景,比如商场场景,在深圳,它能够问路,你问一下星巴克在哪里,有没有喜茶,都能够比较精准回答出来,基本上是可用而且还行的状态。在我们公司的前台,也是一个APP,就是访客来了,我们今天猎豹是没有前台的,访客来了就是机器人说输入手机后A位。我们也在跟天安谈怎么样把它的楼宇变得更智能化。

全自研的的确带来了好处,我们是唯一一个在高通芯片系统上写的机器人系统,虽然听起来手机都做了,但是要把多个传感器融合起来还是挺有难度的。

大家看到这个产品,我们有个特点,虽然我们也做了一些定制,除了中间那个酒店版,我们基本上都有个脑袋,我们脑袋里面已经标准化,我们全套的算法都在里面。我们把它挪到另一个身体上就可以变成送餐机器人,接待机器人。这是我们标准化的定制。

简单给我2分钟打广告,前台接待机器人,它既能行走,也能接受问答,10米之外给你打招呼,那个距离你可以调,调怎么样打招呼都可以,帅哥美女,而且它可以针对不同人做VIP,今天我在公司你就是我的专业机器人,我给每个中层都打一个,每天我在后台换,没事让它巡逻溜达。还有远程视频功能,当你远程视频的时候,你随时可以登陆,我随时登陆机器人,让机器人四处跑,晚上9点去看看是不是都下班了,这个挺好用的。还有访客登记、讲解,我们在很多博物馆提供讲解,带你去各个地方。所以这个机器人,其实我们真正除了这个产品之外,我们把脑袋给标准化了,把导航实地非常多,像地毯,我们都经历非常多的打磨,基本上已经适用化了。

很多案例不说了。

到今天是语音机器人出货算是最多的,包括商场。

白云机场如果大家去一下可以看到,我们有100多台豹小秘在。

不知道今天有没有餐饮合作,欢迎合作。我们现在对餐厅的特点就是月租模式,每个月只要1888,就可以在忙的时候替代1-2个服务员,能够不同穿梭,也不会跟顾客吵架,也不会把热水泼到顾客头上。所以这是一个餐厅的,这款机器人现在在北京几十个餐厅开始测试了,我发现疫情之后大家对机器人接受度明显增高,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好的机会。酒店递送的,可能有人在一些酒店也见过,可能不是我们家的,因为我们6月份才开始在酒店里跑了3个月,能够叫电梯,送到门口,给你的司机打电话。现在已经40多个酒店开始跑了,机器人也是月租莫模式为主。

这是在KTV,你点个餐有人送过来,因为KTV的人喝酒,能放两箱啤酒进去,载重非常好。

这是我们做的手冲咖啡,他们是枸杞泡咖啡,跟同仁堂。我们这款机器人已经降到很低的程度,我们大概是五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价格。刚才其实有个观众提的问题,从事机器人这几年我有个非常巨大的感受,就是机械类的电池类的进步,虽然老爷子说,有钱就可以改进,但我真的想说钱不是万能,有些基本定理在那里,摩尔定律决定了整个算力和半导体工业18个月翻一番,它的进展非常快,但是机械类东西没有摩尔定律,它得一点点下苦功。我们第一代放了两个原型,后来一核算成本,这事不行,只能卖给政府去迎接领导了。包括今天的视觉抓取,3D重建,所以我们做了一款没有手的,把手放在工作台上,不断打磨我们的技术。包括我们的基本上为什么没有手,因为我们从成本可靠性。这个机器已经开始出货,由于是在研发阶段,所以我们也是供不应求,因为现在还有很多东西,一个东西从演示出来到能够卖给用户,到整个量产,有非常多的路要走。每台机器人都不一样,每台机器的自动化都会好一些。

我们在去年已经有1万多台机器在各地上岗。

我为什么认为服务机器人的风口正在到来,市场已经到来,在一个岗位上使用它的成本现在已经比人低了,而且它还有一些优势,就是刚刚讲的态度好,不会耍脾气,不需要培训,不感染新冠,但最重要的是当你把这个机器人,因为像我们的机器人光摄像头就有三个,麦克风有6个,当你把这个机器人放在你的场景里头,你所有的用户和你的交互也好,和这个人流也好,都变成你的数据。

你可以像一个互联网企业一样打开你的小程序,看到你这个店铺,现在有什么样要什么,这个月有什么人要什么。我们今天在商场给商场提供的数据报告,比如说一个人以前逛商场说喜茶在哪里,没有喜茶就走了。这就是互联网上的搜索,我们把这些数据都提供给商场,你哪些商家被提问得多,哪些没有入驻的商家提问得多,对他们都非常有价值。

所以我们能看到,最后再讲一下70周年也上了花车等等,其中最值得我骄傲就是冬奥会我们的入围,最终80多款9类产品我们有4款,而且有两类,我们是冬奥会唯一指定的,这是非常严格的测试。

后来知道这个以后,后来北京科委又让我们服贸会上,我们是唯一的机器人,不仅不租展台,还给我们费用。这是我们认为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最后还是把产品做到真正的可用,好用,把成本做得足够低,让大家在使用它的时候,在降低我们客户的使用成本,再提高整个客户的数据的收集能力或者叫数据的分析能力,去帮助我们的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我觉得这才是所谓的黑科技,或者叫人工智能真正能给这个社会带来的。

最后我们也想做机器人界的安卓,但我们更多的是做底层基础的平台,上面有很多APP,有很多生态,我们希望更多的合作伙伴跟我们一起来开发,我们也非常希望在服务机器人风口到来的时候,有更多的合作伙伴跟我们在这个行业一起成长一起见证历史,改变历史。谢谢大家。(完)

《亲爱的数据》出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