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罗定市警方破获一起利用虚假病历骗取网友捐款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利用病逝女友的手术记录、病历简介等信息,在多个网络平台发起筹款申请。为了让审核更快通过,该男子的现任女友还假冒逝者,通过电话进行“实名认证”。两年来,二人一共骗取了6万多元的爱心捐款。

消费逝者,骗取善款,以泯灭人性的操作“躺着赚钱”,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近年来,诈捐事件时有发生,有人夸大病情程度、杜撰悲情故事;有人隐瞒财产,伪造个人信息。我们在声讨“爱心骗子”的同时,更要追问:骗局是如何形成的?

其一,造假成本太低。在一些社交软件、购物平台上稍加搜索,就能找到提供病历证明、药物单据的“专业团队”。不轨之徒只需提供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就可享受“私人订制”,甚至可以冒用其他病人的“全套病历”,花费也不过一两百元。其二,平台把关太“水”。就拿上述案件来看,两个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并不怎么“高明”,除了简单的PS技术外,几通拙劣的假冒电话、几句看似煽情的情况陈述,就轻松骗过了审核机制。可见,从就诊证明的管理,到筹款平台的审核,都存在失守情况。正是这样的漏洞,纵容了贪婪,催生出一条黑色产业链。

网络筹款发展至今,成为许多困难患者的“雪中之炭”。借由网络平台,可以最大范围地传播求助信息,也能最大程度地连接天南地北的爱心人群。《中国网络慈善发展报告》显示,目前网络募捐数额占全国社会捐赠总量的比例已从2013年的0.4%上升至2019年的4.1%。这一增长态势下,如果规则跟不上,就免不了有人钻空子。

亡羊补牢,归根结底在于一个“严”字。相关部门应当敦促各大筹款平台把线上严审、线下追踪落到实处,在严惩投机者的同时,也要让平台为把关失职承担一定的连带责任。与之同时,有必要通过个案顺藤摸瓜,挖出整个黑色产业链条,打出一套组合拳。总之,保持高压态势,才不会凉了社会爱心。

守望相助,既是民族传统,也是社会温度的体现。在一个陌生人社会,筹款平台的兴起何其宝贵。用心呵护好这些爱心,受益的将是我们每一个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