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家风留住乡愁

鲤城“蒋乡侨”文化展示馆开门迎客

居民自发捐旧物

经过社区征集、居民自发捐赠老物件,位于鲤城区常泰街道的蒋氏家庙“摇身一变”,成为“家风、侨家、乡愁”文化展示馆。近日,这个留住美丽乡愁的文化展示馆开门迎客。

传承家风家训 弘扬华侨精神

蒋氏家庙位于鲤城区常泰街道树兜社区,500多年前,蒋氏家族在这里落地生根,世代传承至今。蒋氏家庙于1907年再次修建,距今已有百余年,红砖瓦厝、三进三落、雕梁画栋,尽显闽南传统院落特色。

走进展示馆,在“家风家训”展厅,两块展示屏颇为显眼,上面分别写着“世清白”和“岁寒松柏”,这两句话正是蒋氏家族家风家训的浓缩,述说着他们最引以为傲的家族故事。

在“华侨文化”展厅中,陈列柜中摆放着一些发黄的侨汇、侨批,近百件展品大部分都是由蒋氏华侨捐赠,是鲤城华侨海外奋斗、支持祖国建设的见证。“蒋氏华侨为国家建设作出许多贡献,因而被亲切唤作‘蒋乡侨’,这不是一个人的名称,而是一个群体的总称,是常泰街道树兜社区旅外华侨蒋氏族人的代名词。”蒋介铭介绍。

居民自发捐旧物 唤醒美丽乡愁

“这个旧摇篮是我们用来给孩子满月的时候睡的,它已经有72年历史,陪伴过我的6个儿子、7个孙子。”91岁的社区居民杨喃娘指着一个木编摇篮说,要不是社区工作人员提议,她根本没想过老旧的摇篮能成为展品。

据悉,去年起,社区开始向居民征集旧物品,至今已经收集了100余件。织布机、收音机、穗缸、缝纫机、水车……这些老物件让乡愁记忆展厅成为居民最爱,大家最爱带着孩子来这里观赏,一边介绍各种老物件,特别是农用工具,一边教育孩子们要忆苦思甜。

“建设乡愁记忆展厅一方面是通过老物件,留住美丽乡愁,另一方面是希望提醒后辈不忘本,要忆苦思甜,铭记先辈们的付出。”常泰街道党工委宣委张伟雄表示。

据介绍,鲤城区王宫、霞洲、亭店、延陵、树兜等5个社区作为泉州市第二批“乡村记忆文化项目”建设试点,去年以来,这批项目相继建成投用,诸多乡村记忆、文化记忆被唤醒、记录,成为留住乡愁的新平台。(记者 张素萍 通讯员 苏毓茹 文/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