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

只能說各有各的韻味,但是國漫的臺詞一旦涉及到中國的文字梗日配就只能改臺詞了,日漫也是一樣的。這就是文化差異,而且因爲不是日本人,所以聽日配並不感覺尷尬什麼的,而中配摒棄這種雜念就會覺得還不錯,另外中國無論是動漫還是特攝的發展都和日本有着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特攝的差距(配音的差距並不大)……

有一說一,老臺配比老陸配高兩個等級,老陸配又比新陸配高兩個等級,不代入主觀情緒,那種差距真的是一聽就能聽出來。現在就是無腦堆好聲音,少年音、少女音、大叔音、御姐音各種雷同,幾乎聽不出誰是誰,有時明明是個嚴肅類型的角色,非要用十萬個冷笑話式語調配音,自以爲搞笑,實則拎不清主次……《快把我哥帶走》,日配國配全看一邊,孰強孰弱真心一目瞭然,國配版別人不說,時分那個國語配音明顯是被日版完虐了一百條街。

還有,配音這個還是要看演技吧

第一要消除“違和感”,其重點就是“不能讓觀衆出戏”,不能讓觀衆覺得你在“演戲”,比如一人之下男主的配音,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其演技很糟糕,“咬牙切齒”的方式太多、氣聲運用不分場合、語氣輕重失衡——以至於讓觀衆瞬間就覺得是“表演”——演出痕跡十分的重,就很讓人出戏。要說最暴露演出痕跡的片段就是“嚴肅的場合”、“劇情緊張的場合”,反而是“搞怪的場合”沒那麼糟糕,甚至時不時有亮點。

第二是情緒要與劇情、畫面相結合,聲線的變化、語速的快慢、情緒的起伏都應該隨着劇情而改變,相反,劇情產生“起承轉合”,聲優就要將其“表演”出來,然而在演出的過程中就很有可能碰到上述說的第一點中的紅線,或用力過猛或矯揉造作或南轅北轍,就很可能使表演失衡而讓人出戏。

在國漫復興的過程中,人才儲備和經驗積累是需要一個很長的沉澱期的,論平均演技水平確實還顯得十分不足,其中很重要的缺陷可能就是“經驗”、“現場表演"或許還有其他的什麼罷。畢竟對於配音來說,不單單是提供一個音源,它首先是場演出,能夠想到的,就是希望表演能夠做到“自然”和“代入”,沒有這個基礎,就不能稱之爲演出,而單單只是讓角色不是個啞巴罷了。

其實,沒有多少人是認真的在聽,在想聲優是不是對這個人物的詮釋度高不高,感情基調對不對。有些人就是看日漫比看國漫多得多,就直接認爲“日配好,完爆國配”當然也會有像“國配好,國配最好”的聲音。平心而論,國配也有很多好的聲優,國配正在進步中。日配當然也好,只是吧,日配的要多。但是,我們還是得從對人物的表達來判斷配得好不好。不要因爲你經常看日漫/國漫就覺得那個好,對不對。

相關文章